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14(3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人文情怀”导写、素材化用与范文示例.docx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融合与冲突”导写、素材化用与范文示例.docx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善念与善举”清华贫困生资助贫困学子.docx
“人文情怀”导写、素材化用与范文示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等待,用来形容地铁站的风景是最好不过的。这里,每一辆列车都像城市的一根血管,每一个乘坐列车的乘客,则是匆匆的过客。等地铁时,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故事;在这个行人聚集的地方,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体现人文情怀的作文题。等地铁,能够对生活进行调整。不轻松的心可以在等待中变得轻松,不快乐的心可以在等待中变得快乐。不去抱怨地铁站的拥挤与嘈杂,一辆列车驶过,带走的是各种各样的心情,留下一段温馨美好的回忆。写作这一题目,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等待,是一种心情。等待中,思维会发散到很远的空间里, 会想到一些愿意想或者不愿意想的对象,会想到一些现实或者不现实的内容。地铁站,等地铁,很容易看到各种各样的表情。每一种表情,都承载着丰富的内心情感。
2.等待可能是漫长的,然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谁能够承受那种生命的寂寞,谁就可能收获生命的美丽。寂寞之中,我们可以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哲理启迪。
3.生命的过客,并不会像鸟儿从天空飞过。地铁
……
“融合与冲突”导写、素材化用与范文示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根据要求作文。
2017年9月5日,网友@青争和水发布一篇题为《生而为河南人,我很抱歉?》的长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她说“作为河南人,我曾自卑焦虑,现在自信坦然”,“我知道还有很多人饱受地城歧视困扰, 我写下这些文字,希望你能看到河南人最真实的内心和最真诚的期待。"有网友表示:“希望你能从一个河南人眼中的‘地域黑’ 看到河南人最真实的内心和最真诚的期待。”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体现时代矛盾的作文题。这篇长微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河南人 真实的内心, 也感受到一种对生命尊严的呵护。 立意时,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1.学会尊重,拒绝歧视。尊重,是这个时代最能够让人感到温暖的品质。尊重他人,才能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与美好。歧视,这个贯穿古今,包含不平等、伤害、丑陋等内涵的词,总是出现在现实之中。尊重与歧视之间存在鲜明的对比,也能够揭示深刻的时代心理。
2.真实内心,真诚期待。那些曾经被误解、被歧视的群体,应该以一颗真实的心面对生活,并以真诚的表白,找到真正的自我,也让社
……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善念与善举”清华贫困生资助贫困学子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文中提到,他当年入学时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余元,扣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6500元。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400元。从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一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
不少清华校友纷纷转发该文并发表看法。其中,有这样一则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当真的面对深陷困境的人时,我们往往又有不同的表现:有人会寄以无限同情,却遗憾自己不够强大,可能止步于善念而不为;有人会及时施以援手,哪怕自己的境况也很艰难,但依然会尽力而为。”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梳理材料语
第一段:事件→清华贫困生资助希望小学的孩子。
第二段:评论→人有同情心。但真的面对时,人有止于善念而不为与尽力而为的区别。
研读引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