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普世价值类作文解读
- 资源简介:
约23640字。
普世价值类作文解读
一、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老子》第八十一章)意思是说,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体现辩证思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到来:歌曲《孤勇者》火遍大江南北,C919大飞机修成正果,中国女篮勇夺世界杯亚军;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美国组建芯片四方联盟,上合峰会“合作与发展”成为焦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华民族复兴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当代中国青年以人生启示。
综合以上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及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利他主义行为通常是指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好处的自觉自愿行为。对于人们为何会有利他主义行为,学者们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解释。中国古代儒家相信利他主义行为是“人性向善”的本能显现;“亲族选择说”认为人们对诸如兄妹子孙之类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友善是为了基因繁衍复制;“互惠利他说”则认为许多看似利他的行为其背后隐藏着在社会中互惠互利的动机;“群体利他说”将社会群体视作一个有机体,这一理论相信利他的社会比利己的社会更适合于生存,人们出于理性更倾向于选择利他主义行为。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利他主义行为”有怎样的理解?请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定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有位小学老师在班干部设置上出了新招:为全班51个孩子设置了53个岗位。这些岗位大到班长,小到红领巾管理员、窗台管理员,可以说面面俱到,使每个人都有职位。
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
有网友表示,老师为了公平也是煞费苦心了;也有网友说,孩子在班级里最好有参与感;还有网友好奇,孩子们会不会只盯着热门岗位?……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