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8(3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三八二十三”而不是“二十四”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秩序与个性”.docx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做回自己”导写及范文.docx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秩序与个性”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传统社会注重秩序优先于个性。秩序优先重规矩、重伦理,而个性优先重自我、重自由。
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如何认识“秩序与个性”的关系?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
背倚秩序,高扬个性
翁千雅
大潮滂滂,大风泱泱,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执守“秩序先于个性”的清规戒律显然已不合时宜,而私以为,背倚秩序、高扬个性才是当下吾辈青年应有的追求。
秩序,建立在法律规则与道德伦理之上,由积习惯例孕养出稳定的社会形态。而个性,强调个人意识的觉醒与个体能动性,张扬着人本主义的光辉。但秩序失去个体则不成整体框架,个体失去秩序则被剥离个性发扬的土壤。个性与秩序,实际上是个性与共性的问题,两者不可分割,互为基础又相互制约。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做回自己”导写及范文展
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3年台州市重点中学期末联考作文)
(1)台湾知名文化人蒋勋在东海大学任教时,有一天,经过学校的草坪,看见阳光下一个年轻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他想,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诗了?于是突然下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2)蒋勋:“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由两个非连续性材料构成的新材料作文(亦称命意作文),理解时需综合解读两则材料,方能扣住题意。
两则材料谈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美。第二个材料较为概括:美就是回来做自己。对于这个概括,第一则材料有具体的叙述与描写: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躺在草坪上读书”。由此看来,材料核心指向两个意思(概念):一是美,二是做回自己。所以,材料可作如下立意:美就是回归自我,顺应内心;美就是从尘世的忙碌中解脱出来,做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事;美就是做合乎自己心性的事。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 “三八二十三”而不是“二十四”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文化学者于丹曾在一次演讲中讲过一则故事:古代市集中每匹布八吊钱,某人要买三匹布,却只拿得出二十三吊钱,于是他声称“三八二十三”而不是“二十四”。卖布人和他理论,他还以颈上人头作担保,说自己是对的,只肯付二十三吊钱。
一个青年打抱不平,说如果“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他愿意输掉头上的帽子。众人相持不下,于是青年找来自己的老师——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请他主持公道。学者沉思了一会,然后说“三八就是二十三。”
有人认为学者虽然表面上犯了错,损害了自己的名誉,但是却因此保住了买布人的性命,这是一种宽容、隐忍的大智慧。于丹教授讲述这则故事,是为了说明中华文化的智慧和通达,在某些时候能够灵活变通,不认死理。
一位时评作家对此却并不认同,他认为这种无原则的妥协和退让与现代科学、法治精神相违背, 这种所谓的“灵活变通”是中华文化中的糟粕,是我们从人情社会走向法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