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勃朗峰》素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500字。八年级语文下册《登勃朗峰》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游踪。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文章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游记写景方法,学以致用。
三、过程与方法:
八年级学生对游记这一文体的基本知识还是有所了解的,并且通过前面两篇教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游记的认识更深一步,应能自主学习。同时,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文中隐含的作者的人生态度,通过教师的点拨,还是能有所领会的。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被称为“欧洲屋脊”的勃朗峰作为一处独特的自然景点,每年都会吸引上百万的游客前来观赏,还有数以千计的登山者慕名而来挑战它。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脚步,来一次“勃朗峰”神游之旅。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莱门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口语进行写作的作家,开创了一代文风,被福克纳誉为“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幼年家境贫寒,被迫放弃学业外出谋生,丰富的生活经历对其后期的创作影响很大。主要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亚瑟王朝廷上康涅狄格州的美国佬》等。
2.介绍背景
本篇选自作者的散文集《天真汉在国外》,内容记述了他以报社记者身份搭乘“奎克城”号轮船前往欧洲和巴勒斯坦采访的种种经历和见闻,并结识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奥利维亚•兰顿。作品一经出版便获得巨大成功,《登勃朗峰》便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篇。马克•吐温以其深厚的写作天赋描绘了登勃朗峰时所见种种美景和为他们赶车的车夫,写景时笔下极富诗意,文采斐然;写人时刻画生动,尽显幽默本色。
文章虽名为《登勃朗峰》,然而作者没有着力描写登山的过程,而是注重勃朗峰美景的描写,更重要的是通过当地的车夫和导游,向读者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这也正是马克•吐温所一贯坚持的在幽默的语言和简明的句法下对社会现实和生活在这个现实中的普通人的深切关注。
二、诵读训练
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读准字音,认 准字形
翌日(yì) 辚辚(lín) 巉峻(chán) 拾级(shè) 霓裳(ní) 隧道(suì)
俯瞰(kàn) 穹顶(qióng) 皑皑(ái) 缭绕(liáo) 沟壑(hè) 打嗝(gé) 纷至沓来(t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