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素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800字。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整合同类信息理清作者的游踪,体会本文采用定点换景、视角转换的角度表现游踪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整合同类信息理清作者的游踪,体会本文采用定点换景、视角转换的角度表现游踪的特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顽强、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难点:
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顽强、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过程与方法: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游记单元,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壶口瀑布》一文是经典的游记,在教学中要突出游记的基本要素,应该以多种方式突破课文阅读的难点,重视品味梁衡独特的语言风格。笔者认为《壶口瀑布》属于意蕴外显的一类散文,作为梁衡的代表作,它的结构安排、语言表达、主题表达都十分经典与精美。针对本文的文本特质,笔者借鉴了王君青春语文语用型文本的解读策略。通过引领学生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让学生了解谋篇布局的技巧,学会品读和运用词句的方法,进行扎实有效的语用训练。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作者梁衡曾说:“艺术美只存在于创造之中,重复旧套子,不论是重复自己还是别人,都绝对不会有美。”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感受到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它奔腾激越,一泻千里;它似交响乐又如写意画,多姿多彩。那这样的美,又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美美地朗读,在读中去品析美的语言,感悟美的情感。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其散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2.介绍背景
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主要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使作者深深陶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文本链接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的边境上,为国务院198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二、诵读训练
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读准字音,认 准字形
告诫(jiè) 雾罩(zhào) 推搡(tuī sǎnɡ) 驰骋(chěnɡ) 旋涡(wō)
寒噤(jìn)雾霭(ǎi) 出轧(zhá) 乘隙(xì)迂回(yū) 汩汩(ɡǔ) 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