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拿什么超越集体焦虑”审题立意指导
- 资源简介:
约4690字。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拿什么超越集体焦虑 审题立意指导
作文题:
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似乎更愿意规避焦虑,不断寻求化解焦虑的方法;也有人说,焦虑的人才是真的感受到时代脉搏的人。
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审题:
1.材料讨论的对象是什么?
“人们似乎更愿意规避焦虑,不断寻求化解焦虑的方法”,规避焦虑这一行为方式表明有些人更看重“焦虑”消极性的一面,认为“焦虑”是一种“害”,在趋利避害这种人类普遍心理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地选择“规避焦虑”“化解焦虑”。“焦虑的人才是真的感受到时代脉搏的人”,表明有也有一些人看到了“焦虑”积极性的一面,认为“焦虑”并不完全是一种纯粹的“害”,焦虑可以让人看到隐忧,看清未来,激发潜能。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围绕同一个话题,即“人应该如何面对焦虑”,如果再聚焦一些就是“我们需不需要规避焦虑”的问题,而弄清楚这个问题的起点是厘清焦虑的性质。
2.“焦虑”是什么?
焦虑是一个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词语,我们经常会听到“生存焦虑”“升学焦虑”“业绩焦虑”“社交焦虑”“周一焦虑症”,甚至“产后焦虑症”等林林总总的说法,那么焦虑这一概念到底是什么呢?所谓焦虑是指人在面对无法掌控的情况时,因为其中不确定性的存在,而导致压力增大的一种情绪反应。焦虑可以说是人类进化的副产品,只要人类的进化过程没有停止,人类社会依旧存在,焦虑就不会消除。或许古人可能因为担心死于非命,抑或某种自然现象的出现而焦虑,而今人可能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抑或对科技发展带来的隐忧而焦虑,但这只是焦虑产生的原因不同,并不能就此得出古人应该比今人更焦虑,或者今人应该比古人更焦虑,可以想见,古往今来人类产生焦虑的本质原因应该是近似的。当然,我们看待焦虑的角度可以是不同的,但不管从什么角度看待焦虑,焦虑本身是具有消极性的,这一点是不容商榷的,至于有些情况下,焦虑可能会引发某种良性的结果的出现,但这并不能代表焦虑本身具有积极性。如同有些时候人们确实可以做到“化悲痛为力量”,但我们不能据此认为悲痛本身是好的,甚至得出要“拥抱悲痛”“追求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