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字。
高考作文的几个辩证关系
湖南省炎陵县第一中学 吴洪波
一、思维的定向性与灵活性
限制性与开放性统一的高考作文题的特点,要求考生思维定向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思维的定向性,即思维的聚敛性、向心性。它要求紧扣话题行文,不偏离话题;紧扣中心行文,不节外生枝。偏离话题,节外生枝是思维偏向的体现,常与不能正确理解话题含义、范围有关。“自嘲”的话题却大谈自卑,偏之于不明话题含义;“跑的体验”的话题却不从“跑”写起,偏之于不明话题范围;“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的话题只谈“出乎意料”,不谈“情理之中”,偏之于顾此失彼。有的虽写了话题类的词语,但另起炉灶,所写内容与话题毫无内在联系,失之于穿靴戴帽;有的行文中游离话题、文意之外,失之于节外生枝……凡此种种,从反面警示我们:话题的含义、范围限定了思维的“空间”,文章的主题中心规定了思维的“方向”;写作的思维在这“空间”内,始终朝着这一“方向”,才能确保写作思维不偏向,作文不偏题。
思维的灵活性,即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确定恰当的文意,选用确切的题材等都离不开灵活敏捷的思维。借助它考生可一展写作才华。
一个既切合话题又适合考生写作的文意的确定,先需要发散思维,多角度切入。综观2005年湖南卷高考优秀作文,围绕“跑的体验”这一话题,切入的角度可谓多各种多样:或速度,或跑的方式(一直向前),或跑的状态(自古及今,疾步匆匆),或跌倒(含人生路上的挫折)……就是同一角度,其切入点也不同。如:同是从跑的速度切入的,有的强调不宜过快,以便欣赏美丽风景,体验生命历程;有的揭示“抛开世俗观念才能轻松快跑”的哲理。多角度切入后,还应快速选出有利于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文意。选何文意,这既要考虑哪个更切合题意,又要看哪个方面手头材料多而灵活确定。
典型充分而又切合话题的材料,需用敏捷的思维从生活的海洋和历史的长河去筛选。高考优秀作文的材料典型充分、贴切新颖,给文章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无不显示了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面对话题、文意,从生活的海洋中多角度搜集,披沙拣金,去粗存精,从而快速捕捉真善美的闪光点,需灵活敏捷的思维;再说历史文化长河卷帙浩繁,要撷取人文思想的浪花,化材料为我用,也需灵活敏捷的思维。同是李白的生平事迹,在“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的话题中,李白“恃才放荡,豪放不羁”出人意料,而“张扬个性,我心有主”却又在情理之中。在“位置和价值”的话题中,李白远离天子面前红人的位置,回到那自由且能带给他诗情位置,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诸如此类巧用材料的例子在高考优秀作文中比比皆是。像李白这样的材料,每个考生都知道,可并不是每个考生化用得出,并不是每个考生能用得那么贴切、自然,这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吗?
二、内容、技法的虚与实
虚与实,这是古人写作常用的概念和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