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30字。材料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出现的一种新题型。本教案从题型概说、方法例说、经典热身、自主演练四个方面对材料探究题作了比较详尽的解说。对学生了解题型、掌握方法帮助很大,对初中毕业班的教师也是有益的参考
材料探究题复习方案
湖北黄冈 程文彬
[教学目标]
1、了解探究题的特点。 2、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电教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时光飞逝,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语文学习总是紧紧把握着时代的脉搏。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深入人心,我们的语文考试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真可谓“年年总有新题出,各领风骚好多年”。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复习研讨的材料探究题就是其中的一种。
二、题型概说:
近年来,不少省市已将材料探究题纳入中考试题,我们黄冈市的语文中考也连续三年出现这类题型。那么什么的探究题呢?请看大屏幕:(投影)
按要求答题。
已知:①备考前夕:某学校初三(2)班晚10∶30下自习
②班主任有令:每晚下自习后须自学一小时
求:考入重点高中
解:眼皮十分沉重
答:九年寒窗苦,苦海无边
这是一道特殊的数学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另外,请给该学校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1)信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如:①某学校用“时间+汗水”方法进行中考备考; ②这种方法极大的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③学生不堪重负,而又无可奈何; ④学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等。 建议如:应推行素质教育,寻找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多给孩子睡眠时间,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这是2003年黄冈市的一道考题,学科渗透只是它的形式,它考查的则是学生的探究发现能力。它把学生解题的过程变成了研读资料、处理资料、归纳整合得出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变成了学生阅读、分析、研究的探究过程。这就是探究题的特点,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地说,语文探究题就是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文字、图片、表格)要求考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有效信息并用简介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主要考点有:
①阅读相关材料,筛选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②结合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提炼观点,得出结论。
③阅读几则材料,结合个人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
例1:综合下面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能生发出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重庆市,2005)
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
⑵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三、方法例说:
(一)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例子来学习。(投影)
(点一两名学生回答)
这道题贯通古今,联系课堂内外,考查知识迁移、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考查与德育评价并重,很有意思。让我们先看看参考答案吧:和谐社会需要人们来共同创造(如: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共创和谐社会;伸出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理解、归纳、简要表述出正确的答案呢?
首先,要能大致翻译这三段文言文。
其次,要注意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很显然,这三段文字包含出题者的良苦用心。
例2: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答出三点即可)(黄冈市,2004)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1.题干中的“联系社会实际”有极强的暗示作用。2.这三段文字不是随意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