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7
- 资源简介:
约4880字。
第四单元
1.在学习这个单元时,要了解演讲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获取有益的启示。
2.学习演讲稿的写法。
3.了解演讲的一般技巧,举办班级演讲比赛。
《最后一次讲演》2课时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课时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2课时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2课时
1.主题延伸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思想光芒”,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朗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一气呵成读完全文,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演讲的一般特点,了解演讲的一般技巧,学习演讲稿的写法,从而撰写演讲稿。
2.授课技巧
本单元4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最后一次讲演》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本文篇幅较短,可以大声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演讲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充分体会演讲者的观点、感情和态度,从而能模仿作者的口吻进行演讲。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提醒学生,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阅读课文。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课文的篇幅较长,所以可以让学生来快速地浏览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朗读课文,学会演讲技巧,理清课文的思路,用体育精神来激发自己学习、生活的激情。
作为本单元重点的学习方法“朗读”,基本因循:朗读——精读——感悟——掌握方法的教学步骤。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
13 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2.能够初步掌握演讲语言中表情达意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 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一(情境导入):播放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的视频片段。
师:同学们了解演讲吗?谈一谈你们对这种语言艺术的了解。(学生自由交流)教师介绍演讲词的特点:(大屏幕展示)
演讲词,也叫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不同寻常的演讲。这是一篇著名的演讲,是生命与血所谱就的壮丽篇章。因为,闻一多先生在做完演讲的当天傍晚,就被国民党统治当局枪杀于昆明街头,所以人们将它题名为《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导入二(问题导入):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讲演,去倾听闻一多先生的教诲。(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1.作者简介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身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2.交流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