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4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2/16 20:43: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870字。

  第三单元
  1.读懂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感情;
  3.了解表达艺术,体味语言妙处;
  4.诵读背记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桃花源记》2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核舟记》1课时
  《诗经》2课时
  1.主题延伸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养性怡情”,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朗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知道,本单元内容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通过朗读,不仅能够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还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授课技巧
  本单元4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本单元的领头课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教学这篇名篇,要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的大意,然后在反
  复诵读中领会它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且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为我们阅读简单的课外文言文作铺垫,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感情。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篇散文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的寂寥凄清,还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忧伤愤懑之情。所以在整个环节中,应以各种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小石潭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这一系列的活动,感受作者悲凉愤懑的心情,和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达到最终的学习效果。
  《核舟记》这是一篇说明事物的文言文,篇幅较长,难字较多,还有不少的长句。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12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诗经》中的作品,应以调动起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为主,让同学们在诵读中大胆想象文章的内容,以自己的智慧认同诗歌中所传达的文化信息,让学生充分感受自我品悟的成功,拉近与古代文化的距离。
  作为本单元重点的学习方法“朗读”,基本因循:朗读——诵读——感悟——积累方法的教学步骤。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
  9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大意。
  3.体会作者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一(文本导入):“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同学们,两句诗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地方,你们知道是哪儿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去感受桃花源的美丽和纯朴的民风。
  导入二(情境导入):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因为它描述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随着陶渊明的足迹去探访桃花源。(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1.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散文以《桃花源记》、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