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25(4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眼界与胸怀”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自谦与自荐”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祖国之美”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普通人中的我们与他们.docx
2023年高考模拟作文“眼界与胸怀”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也有人说,一个人经历的范围,就是他的人生:还有人说,一个人计较的范围,就是他的胸怀。
正值芳华的你,读了以上材料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写作时首先要吃透材料,把握材料内涵。材料列出了三种观点,这三种观点实际上都是对人生的思考。第一种观点讲人与世界的关系,一个人行走得越远,他的世界就越大;行走得越近,他的世界就越小。第二种观点,讲人生与经历的关系,一个人的经历丰富与否,决定了他人生的单薄与丰盈。第三种观点,讲人生与胸怀的关系,一个人计较越多,他的胸怀越狭窄,
……
202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三下学期一联作文“自谦与自荐”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毛逆若不自荐,就不会被平原君任用。所以,要敢于展示自己,推荐自己。
可是《老子》中却写道:“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意思是说,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彩明;自以为是的反而不能明辩是非;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教导人要自律克己,谦虚谨慎。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给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是要敢于展示和推荐自己,一是要自律克己,谦虚谨慎。两种观点都蕴含着处世哲学和生活智慧,都言之成理,没有正误曲直之分,具备学识、拥有才能,当然不能消极地等待他人来挖掘发现,应敢于自彰、勇于自荐,积极进取,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才能引人注目,获得认可,得到机遇,走向成功,实现
……
2023年教育部考试院命题四省适应性考试作文“祖国之美”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安徽 云南)
现代文阅读 I《这里是中国》告诉我们,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地貌景观极富变化,我们的家园多姿多彩。祖国之美,在名山胜迹、澎湃江河,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原野、无名山水、寻常巷陌。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阐释:《这里是中国》一文有较强的科学性,理性地说明了祖国山河之所以壮丽的根源,作文题要求学生在读过材料之后,将祖国之美以明确的文体(或论述或抒情)和个性化的表达重新诠释出来,这就考察了学术对材料的理解、把握、处理、整合能力。
【精准审题】
1.确定核心概念:祖国、胜迹与巷陌
2.确定概念内涵:祖国是指我们的出生之地,父母之邦;胜迹是有名之地,巷陌是无名之地。
3.确定概念外延:中国的每一片土地都是我们的“祖国”,所以,不管是有名之地,还是无名之地,都是“中国”。
4.确定核心立意:中国景观多姿多彩,因为我
……
高考作文备考“普通人中的“我们”与“他们”作文解析、素材积累、考场佳作
【原创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当我们为了公众的幸福而蔑视辛劳、危险和死亡时,当我们为了国家的利益献出生命从而使生命变得崇高时,辛劳、危险,还有死亡本身,便都会显得美好而动人。
——休谟
材料二:“他们”是每一个普通人,“他们”是风浪中的锚;在每一次转弯处,“他们”手拉着手结为城邦。 ——《南方人物周刊》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你的见闻、经历或思考、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立意】
1. 为了公众的利益,每个人都奉献自己,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他们”
2. 每一个为公众努力的“我们”,都像“他们”一样闪光。
3. 我们与他们共同构筑成精彩的世界。
4. 我们与他们,国家脊梁。
5. 平凡凝聚伟大,普通亦可闪光。
6. 在逆境磨砺中奉献,在团结凝聚中发光
7. 以生命赴使命,以己力护苍生。
8. 微光汇长虹
9. 致敬平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