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学设计5
- 资源简介:
约2370字。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
2. 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色。
3. 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重难点】
重点:
1. 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 积累重点词语,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学情诊断
1.激情导入。
《礼记》中的名言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勤于学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才能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再继续走进《礼记》,领悟其中之道。(板书课题:虽有嘉肴)
2.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包括《曲礼》《檀弓》《月令》《礼运》《学记》《大学》《中庸》等篇,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记”的意思是记载、记述。“礼记”的意思是关于礼仪制度的各种资料记述。
《礼记》全书内容广博,门类杂多,多用短小生动的文章阐明某一道理,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全书气势磅礴、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 《学记》之“学”,意涵丰富,有教导、学习、学校、教育等多项意义。《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校制度乃至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