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案是自创的参赛教案,课型为学习指导课,设计新颖,具有可操作性,板书与讲课紧密结合,有新课程理念。约3150字。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达县亭子职业高级中学 廖龙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表情)揭示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的阅读方法。
2、认识菲利普夫妇十足的拜金主义,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3、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人物言行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时,要抓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采用自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生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道德和价值取向。通过学习,学生应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三、课型
学习方法指导课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说是一部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世态人生的缩影。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了解到菲利普夫妇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己,放弃亲情,感知了人物形象。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深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些人的生活和心灵。
(二)、整体感知课文,以问导读。
1、总结预习情况,理清故事情节。
课前我们预习了这篇小说,扫清了字词障碍。请问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是怎样的呢?(师生共同研讨)
明确:第一部分(第一至四段),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第二部分(第五至十九段),故事的发展:赞扬于勒。插叙于勒的情况,交代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回来的原因。第三部分(第二十至四十七段),故事的高潮:与于勒邂逅相遇。菲利普夫妇一家去哲尔赛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