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庆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092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我国传统美学和文论中,“意象”是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是出现得很早并富有深广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主观情志与外界客观物象相撞而契合的产物,是指有意味的具体形象,即“意”与“象”的融合。其在文艺创作和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与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
“意”和“象”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言。东汉王充将“意”与“象”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其在《论衡•乱龙篇》说:“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曹魏时代的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以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以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一段文字,阐明了意、象、言三者的关系。
从文学的创作来看,即从内心的“意”到关注的“象”,再至依托的“言”;从文学的欣赏来看,即从依托的“言”到关注的“象”,再至所传达的主观“意”。
将“意”“象”引进文学领域并实现其根本性语义转换的是晋代的挚虞,而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则第一次将“意”“象”合为一词而又引进文学理论,使它具有了美学意义。实际上,刘勰是将营构“意象”作为艺术构思的首要任务来看待的。从此以后,对“意象”的认识及其在文艺美学上的地位就确定了下来,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象的营构是艺术家们必须要经过的一个步骤,是“眼中竹”至“胸中竹”的中间环节,即“意象”成为现实生活向艺术作品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而同样,在艺术欣赏活动之中,“意象”也起着一个读者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桥梁作用,亦是第二个中介。在艺术欣赏活动之中,读者要运用自己的还原能力、再创造能力去复现、补充甚至丰富作品中的“意象”。
由“意”“象”至合成词“意象”,经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和语义转换,作为一个专门的文学术语终于生成,并得到后世认同,被广泛运用于文学鉴赏、批评之中。
“意象”作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它经历了一个由哲学、文化概念向文艺理论和美学范畴演变的过程。以“意象”品评文学作品,更能准确地表述作家构思谋篇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诗中的形态与情态,也更能准确地表述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审美快感。
总之,“意象”是有意味的具体形象,或者说是显现在具象中的意味,是“意”与“象”的融合,不是对现实的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一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合体,是一种“各种根本不同的观念的联合”。“意象”如同是组件、基础、构架,不同的“意象”有机结合而组成文学作品,作品的意义和整体审美效应也由具体可感的“意象”生发而来,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作品沉浸在“意象”的海洋之中,“意象”也成为评论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选自雷江红《浅析中国传统“意象”的起源和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
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红杏枝头春意闹”“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春天的优美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边塞的崇高形象。“意境”引起人的美感,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象作为有意味的具体形象,是我国古典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古典诗词的创作中。
B.文艺创作的过程是一个由情感到意象再到语言的转化过程,艺术欣赏的过程则是一个反向运动的过程。
C.艺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蕴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作品中自然景物的特征决定艺术家情感的特征。
D.飞禽走兽、山川河流、春花秋月一旦被反映在艺术中,就不再是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艺术语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意象”概念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晋代挚虞,才把它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引入文学领域。
B.在《周易略例•明象》中,王弼从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两个角度出发阐明了意、象、言三者的关系。
C.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而艺术家创造意境,须经由用情感过滤、筛选形象这一环节。
D.由于对清代腐朽现实的不满,郑板桥只有用无根兰花,才能达成自然特征和艺术家情感特征的统一。
(3)下列选项中,最不能证明意境“含蓄”这一特征的一项是
A.《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B.《孔雀东南飞》:“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C.戏曲《秋江》仅靠老渔翁一支桨和演员摇曳的舞姿,便让观众“神游”江上。
D.八大山人朱耷只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却能令人感到满幅是水。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材料相关论述,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为例,谈谈你如何理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富人通常是些怪人
[捷克]伊凡•克利玛
阿洛伊斯•布达是个富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便盖起了家庭别墅,比当时法律规定的面积整整超出了三倍。他离过一次婚,跟第一个老婆生了两个儿子,跟现在的老婆生了一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