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拟选科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370字。
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拟选科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年的极端高温天气时间长,范围广,多地抗旱形势严峻。为支援重庆抗旱,中国气象局调派飞机驰援重庆的增雨抗旱工作,并派专家进行增雨作业指导。
很多人都听过人工影响天气,天上的一朵朵云,是如何变成地上一滴滴雨的呢?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首席专家周毓荟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主要采用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的方法,使某些局地天气过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的一项科学技术措施,是人工降水、人工防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等的总称。
一般来说,当云的厚度超过两千米,缺乏冰晶却拥有丰富的水汽,而且云体外面仍然有充足的水汽源源不断补给,就算通过“审核”,被认定具备增雨潜力。
具体来讲,云有冷暖之分。暖云里充满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上升气流的托举使它们飘浮在空中掉不下来;冷云的温度在0℃以下,云里有许多闪亮的冰晶和过冷水珠,但由于它们又小又轻,在上升气流的托举下,也不会掉下来。这时候,就需要人工来帮忙了。
合适的“目标云”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需要等待时机。争取在时机未“溜走”之前,把催化剂送到“目标云”中,像“卤水点豆腐”一样,把云“幻化”成雨。
“冷云和暖云的降水机制不同,需要的催化剂种类也不同。”周毓荟说,目前常用的催化剂有制冷剂(如干冰等)、结晶剂(如碘化银等)、吸湿剂(食盐、尿素等)等。
制冷剂和结晶剂主要用于冷云。当干冰、液态氮和碘化银等进入云中,便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人工冰核,冰核转化成冰晶,冰晶吸附水汽,凝结增长,或碰到过冷却云水,使其变为冰晶。当冰晶增长到一定程度而上升气流无法托举住它们时,便降落下来,变成雨。
暖云则靠吸湿剂。当吸湿的食盐、氯化钙、尿素、硝酸铵等进入云中,使那些小小的水珠快速成长为直径几十微米以上的大云滴,“过度肥胖”的它们“体重”暴增,上升气流给的支撑终于抵不住重力的作用,只好掉了下来,形成降雨。
那么,催化剂是如何到云里的呢?“这时候,各种高科技装备就可以大显身手了。”周毓荟说,首先是飞机,如果是层状的可降水云系,工作人员会派出“新舟60”高性能飞机、“空中国王”飞机等执行任务,直接飞到云中,像播撒种子那样,把催化剂播撒在云中。此次驰援重庆的就是“新舟60”高性能飞机,飞机作业机动性强,催化作业面积大,增雨效果好。
再就是火箭,有时候,碰到强对流云,产生很多闪电,派飞机就很危险,工作人员会计算好方位,在作业点用火箭发射架向空中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火箭弹。当火箭弹抵达预定的“目标云”位置,催化剂自动点燃,随着火箭弹沿途燃烧,“线源播撒”催化剂。此外,在山区等特殊地形中,还建有增雨烟炉,催化剂在烟炉燃烧后袅袅升空,直到云中。
一般情况下,当催化剂成功送达15分钟至20分钟后,就开始降雨了。
(摘编自《重庆终于迎来人工降雨!专家:这块云是经过“审核”的》)
材料二:
自汉至清,地方政府要奏报雨泽(雪),还要申报米粮时价。清康熙帝根据四方雨泽奏报,预知丰稔,要求地方官劝农多积米粮,防备凶荒。古人还推测长时段的水旱灾荒周期规律和农业丰歉周期,提出10年、12年、30年,60年等天变周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工降水、人工防雹等的总称,主要采用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的方法。
B. 人工降雨需要等待时机并要抓住时机,把催化剂送到“目标云”中,把云“幻化”成雨。
C. 暖云在食盐、氯化钙、尿素、硝酸铵等吸湿剂的作用下,产生了大量冰晶,形成降雨。
D. 中国古代重视治水,很多朝代有治水机构,古代还建设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极端高温天气影响大,重庆抗旱形势最为严峻,中国气象局调派飞机驰援重庆的增雨抗旱工作.
B. “空中国王”飞机作业机动性强,催化作业面积大,增雨效果好,为此次重庆的人工降雨立下功劳。
C. 丰年储粮,荒年柴粮,救饥、平抑粮价,是历代政府实施的重要政治措施,所以农业常常有丰歉。
D. 由唐至清,报灾、检灾、赈济等都有细化规定。救灾之弊在迟缓,缓不救急,救济比奏报更重要。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工降雨的技术措施的一项是( )
A. 将干冰、液态氮等撒入冷云中,将会促使人工冰核的产生,然后转化成冰晶。
B. 云的厚度超过两千米,拥有丰富的水汽,而且云体外面仍然有充足的水汽补给。
C. 通过吸湿剂让暖云中的那些小小的水珠快速成长为直径几十微米以上的大云滴。
D. 向“目标云”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火箭弹,催化剂随着火箭弹燃烧,播撒催化剂。
4.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极端天气,但主要内容不同。请简要说明。
5. 根据材料二,在应对极端天气灾害时,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产生了大量冰晶,形成降雨”错误,产生冰晶的是“冷云”,而“暖云”在吸湿剂作用下,“使那些小小的水珠快速成长为直径几十微米以上的大云滴,‘过度肥胖’的它们‘体重’暴增,上升气流给的支撑终于抵不住重力的作用,只好掉了下来,形成降雨”。选项不合文意。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田间逐梦:共和国功勋获得者袁隆平
陈启文
从长沙市中心朝着浏阳河的方向一路东行,我的脚步在这里慢下来。浏阳河,九道湾,在流经长沙市芙蓉区、注入湘江之前拐了一道大弯,马坡岭,就在这个水汽充盈的河湾边。
我三番五次探访马坡岭,每次都在三伏天,正是水稻扬花灌浆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