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中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1/25 18:05: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500字。

  山东省普通高中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如此描述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举世无双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震动世界。
  如今,长征传奇已定格在历史长廊中,长征精神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一座不灭的灯塔。
  传奇征途震撼世界
  “再大的牺牲,也不能阻止我们前进!”从赣南一直征战到陕北的老红军唐进新生前回忆道。
  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平均前进70米就倒下一名勇士。在近百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及地方军阀武装围追堵截下,红军长征途中的战斗严酷异常。
  20多万红军,到长征结束仅剩数万人,近17万红军将士在途中牺牲或失散。凶险的环境和凶恶的敌人,从未能阻止红军前行的脚步,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高超指挥下,红军创造了一系列经典战例:
  抢渡大渡河一战,22位勇士手攀桥栏、脚踩铁索,冒着对岸敌人猛烈的火力飞夺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顺利过河,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四渡赤水一役,3万多红军面对40万国民党军的合围,避实击虚,声东击西,将敌军绕得晕头转向,最终成功摆脱敌军的追击围堵……
  “这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是一次体现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在红军的战绩面前,二战名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由衷称赞。
  除了战斗,就是行军。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红军疲劳得已到了人类所能忍受的极限,但他们以他们的精神和毅力终于到达了长城脚下的陕北”。
  这样的队伍,让敌人胆寒,让世界震撼。日本原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冈本隆三感慨说,闻名于世的长征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它的成功是二十世纪的一大奇迹。中韩传媒研究所理事长赵在九看来,长征胜利“仅仅用取得战争胜利来表达太过不足,这是红军为生存而斗争的胜利”。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说,“长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史诗般的意义”,“长征永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永远会被纪念”。他说,无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史诗般的意义,一直吸引着众多国际人士来中国探究、考证。
  B.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应当继续发扬长征精神的引领激励作用。
  C.长征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强有力的领导、献身精神、合作精神等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D.长征精神的内核一度激励着各国的进步力量,因此成为当前各方共克时艰的合作基础。
  2.下列国际友人关于长征精神的评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诺和蒙哥马利高度赞扬了长征的史诗意义和红军战士的惊人的毅力。
  B.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和图尔克都盛赞长征唤醒了红军将士的精神,威力无穷。
  C.巴耶塔和卡斯特罗都强调了长征对本国进步力量革命斗志的激励作用。
  D.马丁•雅克和布热津斯基都盛赞了红军将士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3.下列对原文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和杨成武将军的《长征胜利万岁》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正面刻画红军将士的形象风貌及其所彰显出的精神内涵。
  B.本文和聂荣臻元帅的《大战中的插曲》都彰显了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本文突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后者突出了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C.本文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都用通讯的形式突出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本文侧重述评的方式,而后者侧重用典型事例来表现。
  D.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两则消息都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但表现方式不同:本文重在挖掘精神内涵,而后者则重在抓住时间节点的特定内涵。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划线句的作用。(6分)
  5.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请你结合文本,并联系当前的实际,谈一谈如何弘扬长征精神?(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楼梯步步高
  多尔鲍诺索夫是个外省的文职官员,有一次,因为办理公务来到了彼得堡。他出席冯加洛夫公爵府上的晚会纯属偶然。就在这次晚会上,他遇见了过去学法律的大学生谢波特金。五年前,这个学生给他的孩子当过家庭补习教师。意外相逢让他觉得分外惊讶。晚会上没有一个熟人,出于无聊,他走到了谢波特金跟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