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同步检测
- 资源简介:
约4140字。
曹刿论战《左传》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十年春,齐师伐我 师: 军队
(2)何以战 以: 凭、靠
(3)弗敢专也 专: 独自享有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5)小大之狱 狱: 指诉讼事件
(6)必以情 情: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7)忠之属也 忠: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8)可以一战 可以: 可以凭借
(9)下视其辙 视: 察看
(10)再而衰 再: 第二次
(11)难测也 测: 推测,估计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夸,一定报以实情。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
3.理解性默写。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
(2)“天时”“地利”“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三大因素,其中,“人和”至关重要,鲁庄公所说的“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印证了这一观点。
(3)文中“ 公将鼓之 ”“ 公将驰之 ”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吾视其辙乱 , 望其旗靡 ”。
(5)文中表明曹刿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原因的句子是“ 一鼓作气 , 再而衰 , 三而竭 ”。
4.学校开展“飞扬青春,敢于担当”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小江同学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肩上的责任——脚下的基石”征文比赛,以下是其文章的一部分,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对于应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敢承担,实践担当的精神,增加担当的能力,做到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善担当。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准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甲】精忠报国体现的是南宋名将岳飞对国家的责任;【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范仲淹对人民的责任;【丙】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儿女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
①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增加 ”一词改为“ 提升 ”。
②【甲】【乙】【丙】三句话语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