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一模)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5260字。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少年不识愁滋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4.秋天,小文同学和家人在山中旅游,眼前落日美景让她蓦然记起王绩《野望》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 10题(22分)
【甲】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陋宝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丙】仅二竹笼
张岱
明轩輗由御史为按察使,清约自持,四时一布袍,常蔬食。约诸僚友,三日出俸市肉一斤,多不能堪。待故旧,惟一肉,或杀鸡,辄惊曰:“轩廉使杀鸡待客矣。”后以都御史致仕①。上问曰:“昔浙江廉使考满归家,仅二竹笼,是汝乎?”輗顿首①谢。
(节选自《夜航船》)
【注释】①致仕:辞去官职退休。②顿首:跪而头叩地。
5.【甲】诗的作者陶渊明是___________(朝代)诗人。(2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划线句。 (3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知识框中的文言知识,下列选项中可以合并解释的一项是( )(3分)
A.结庐 B.白丁 C.故旧 D.辄惊
知识框
文言文中有同义复用的现象,指两个同义或近义词连用,如“起坐而喧哗者”的“喧”与“哗”词义相近,“喧哗”可合并解释为“人声大而嘈杂”。
8.下列对【丙】文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轩貌廉使杀鸡等待客人了。
B. 轩貌廉使杀鸡招待客人了。
C. 轩貌派人杀鸡招待客人了。
D. 轩貌派人杀鸡等待客人了。
9.品读【甲】诗【乙】文中写景的句子,填写表格。(4分)
诗文 写景句子 所写景物 景物动态
【甲】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 还
【乙】文 (1) 苔痕、草色 上、(3)
10.【甲】诗【乙】文的作者和【丙】文主人公都选择了朴素的生活,但原因各有不同。
【甲】诗体现了陶渊明(1)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追求。
【乙】文体现了刘禹锡(2)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丙】文则体现了轩輗(3)________________的职业操守。(6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6分)
追求诗意的人生境界
叶朗
①在人生方面,我的看法是,我们应该追求一种诗意的人生境界。
②人,除了物质的要求之外,还要有一种精神的追求。因为人作为一种感性的个体存在,从空间和时间上来说是有限的,但人的精神要超越这种个体存在。《淮南子》中有一段话大意是:人之物质生存是第一需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吃饭和穿衣,但是如果把一个人关到一间黑屋子里,吃得很好,穿得也很好,他并不能感到快乐,即“不得乐也”。因为他看不见,也听不见。若看不见听不见,就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也就不能超越自己。这时,他在墙上打一个洞,他就能喘气,身心就舒展了很多;再开扇窗,阳光进来了,就会感到很高兴;若再把他放出这间黑屋子,出了门,看到外面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他就会感到更高兴;再进一步说,如果他登上泰山之颠,看到日月星辰、壮丽山河,岂不大哉?岂不乐哉?从开窗走出房门到登上泰山,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