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480字。
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这些年来,诗歌活动非常活跃,诗歌文本也是蜂拥出现。但不可否认,诗歌的读者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多。这当然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产品多样化、传播媒介多元化的背景有关。但是,我们也要反思诗歌创作本身存在的问题。诗人和学者们在谈论诗歌的时候,大多是从诗歌的结构、技巧、语言等微观视角进行探讨。诗歌的时代性和人民性,强调得不大够。
诗歌创作既要表现诗人独有的情怀,也要走出个体的小世界,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诗人应当有社会良知,有一颗对故乡、祖国、人民的炽热的爱心,保持对时代、社会、人类的关注。当然,我们不能只注意社会生活化的表象,我们要多注意社会精神与民众道德,避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
每一个诗人都应该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写好诗,让诗歌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神灯。在创作中,要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和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实践中,早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诗人们既要在个性化的语言和个性化的体验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写作保持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倘若诗人懂得把锚抛在人的心坎上,便永远不会与人性脱离,诗歌就能像迅捷的向导一样,毫不费力地穿越人类所有的边界。
诗歌写作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性强调的是独有的个性体验,共性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性、人民性。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能够用个性化的体验和语言,去表现具有社会性的对象与内涵。诗人在创作实践中应时刻保持自省,在自己的矢志追求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当前的一些诗人要么缺钙,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轻飘飘的,远离生活的本质;要么玩“捉迷藏”,把神圣的诗歌艺术当作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我读完《一个诗人的世俗生活》这部小说后,很自然地想到主人公哑马写的一首叫《遗忘》的诗:“我将被黑暗带走/就像深沉的夜带走它的流星/由此我不会被人提起/我的脸在时间中模糊,犹如岁月/那些将我遗忘的人/会记住我写下的诗行:/我行走之时,通体发光/但我只是照亮了自己”。
回顾新诗发展的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无论是五四时期的呼唤自由之诗,还是抗战时期的反映抗争之诗,亦或是新时期的歌颂理想之作,都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气象。近40年来,不少诗人还坚持着对现实生活的抒写和反映,体现了很好的责任感。他们的作品对时代进行了深刻的记录,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心灵信史。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诗歌作品虽然反映了现实,但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与注重诗歌的艺术性,是合二为一的事情,不能顾此失彼。
总之,诗人有以诗歌照亮社会、照亮人生的责任。诗人要在创作中反映火热的新时代生活,用诗歌艺术的光芒去照亮时代和人民。也就是说,诗人们要以充满独特个性体验的诗作,去反映具有共性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在社会公共空间中彰显诗性的光芒。
(选编自刘晓平《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
材料二:
是什么原因导致新诗退离诗坛中心,滑向边缘呢?从客观外部社会环境看,作为一种与农耕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样式,诗歌(包括新诗)的衰落是现代文化娱乐方式多元化(诸如影视、网络、流行音乐等)冲击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转型期间实用主义、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念弥漫,而诗歌又缺乏市场效应的产物。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来自新诗界内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年诗歌的读者并未增多,除了这个时代的文艺产品多样化、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外部原因,也有诗歌结构技巧、语言等内部原因。
B.诗歌对时代、人民的关注,既要关注社会生活表象,更要关注社会精神与民众道德等深层内容,当然这并不排斥诗人抒发个体情怀。
C.新诗“边缘化”既是现代文化娱乐方式多元化冲击的结果,也有现代价值观念变化和缺乏市场效应的原因,但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
D.当代新诗的主流在与传统断裂的道路上前行,尽管创作繁荣,却没有生命力,这主要表现为其在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突出弊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创作要把技巧和写作的内容结合起来,其实在古今诗人的诗歌实践中就有将个性化创作和介入社会生活结合的成功范例,这样才能深入人心,表现人性。
B.当今诗人的“缺钙”主要指的是写作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捉迷藏”主要指的是创作的态度不端正,缺少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创作是违背诗歌艺术规律的。
C.“私人化写作”是诗歌创作脱离时代,脱离人民,脱离社会现实生活的典型表现,也导致了当代新诗创作题材内容的狭窄化,沉溺于个人,丧失了大众意识。
D.材料二中俄国美学大师别林斯基的话的内涵是:诗歌应当成为人类内在的肌体,发挥其匕首和投枪的功能,为人类呐喊战斗,成为人民和时代的忠实代言人。
3.下列节选的诗句不符合文本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前面是矿石,后面是矿石/漆黑的采场,一只脚陷下去,另一只脚/跟着陷下去(温馨《采场上,我用一块矿石敲击另一块矿石》)
B.我们可以不懂它们的运行法则/但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座钢铁水泥铸造的庞然大物是如此的可爱/均匀的呼吸,有节律的心跳(龙小龙《主控楼》)
C.我独自凭著船窗闲憩,静看著一河的波泛,静听著远近的音籁,——又一度与童年的情景默契!(徐志摩《乡村里的音籁》)
D.马王沟,在三省交界处歇着/我到这里,仿佛走了多年/天色向晚,三个贫困户就了过来/用各自的方言说出内心的焦虑/像三个不速之客。(远村《扶贫组诗》)
4.材料一引用《一个诗人的世俗生活》中哑马的《遗忘》一诗有何用意?(4分)
5.请结合材料,说说如何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提升到更高境界。(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秦腔
雷达
我的一大爱好是听秦腔,爱到了入魔的程度。到北京二十五年了,这癖好居然有日甚一日之势。妻子是北京土著,小儿女都在北京长大,我每放播秦腔,便遭到他们的顽强抵抗,小女捂着耳朵跺脚尖叫,小儿涨红了脸摔门而去-—破坏了他们要听流行歌曲的兴头,那一刻他们甚至是仇视我的。然而,①我的秦腔癖有如钢筋般坚固,最终还是我征服了他们。于今,妻子和女儿不但默认了秦腔的合法,有时还跟着节拍轻轻附和,只有儿子冥顽不灵,始终对秦腔不屑一顾,或暗暗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