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11 22:14: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60字。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同是一篇游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游记单元,是一个颇具新意的设计。本单元安排了四篇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了解游记这一文体。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格拉丹东雪山的壮美景色,表现了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展现了大自然伟大的神奇。
  游记的三要素为:所至、所见、所感。作者按照时空顺序结构文章,循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写景角度随立足点的变化而转变,从远眺近观写到身处期间,描写的重点也从雪山转向冰塔林。随着行踪和景物的变化,作者的感悟和思考也随着变化。理解了上述的各种变化,就能基本把握住了课文的内容。游记产生的基础是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建立,本文的写法特点鲜明,作者多次写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心理体验,观景主体的“存在感”非常强,文中的景物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抒情性。
  作者在写景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思绪,使得文章在写实的同时又带有一种超越眼前所见景物的诗意。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体会,多赏析。本文看似随意的语言,蕴含着精巧。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实话实说,用词很“日常”,比较漫不经意,实际上不乏精心锤炼、准确传神之处。精彩的描写语句、精炼的哲思句、幽默的点染句比比皆是,求工处字字斟酌,平时处如话家常,行文一张一弛,富育节奏感。在反复阅读中品味语言,从中吸取语言运用的经验。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理清本文游踪,把握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和所感。
  3、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4、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方法,品味和揣摩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初赏风光
  观看纪录片《重上江源》片段。这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二、预习检查 字音词义
  1. 读准字音
  裸露(luǒ  lù) 黧黑(lí) 冻疮(chuānɡ) 砾石(lì)
  虔诚(qián) 蠕动(rú)眩晕(xuàn) 蜷卧(quán)
  腈纶(jīnɡ  lún)  皱褶(zhě) 挪动(nuó)草坝子(bà) 
  接踵而至(zhǒnɡ)  熠熠烁烁(yì)
  2. 理解词语
  黧黑:形容黑。
  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懈怠:松懈懒惰。
  敦实:结实;粗壮,敦厚诚实。
  腈纶:合成纤维的一种,用来纺织成毛线、布料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