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勃朗峰》教学设计12
- 资源简介:
约3200字。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第四学段 (79 年级 )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通,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解析目标】
1.理游踪,感悟景美人奇。
2.学技巧,体会写作笔法。
3.品语言,领会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游历,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法。
难点:品味精彩语句,感受景物之美。
【课前了解作者】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由于他的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喜剧的情节和智慧、幽默。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克 •吐温的《登勃朗峰》,猜猜看,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回顾单元导语,复习游记的特点。
(记述游览见闻,抒发作者情思)。
3.共同认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确定任务)
任务一:理清作者游踪
1.请迅速找出作者的行踪,带领大家重走旅行之路。(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感知这是一篇游记,引导学生速默读课文,迅速找到关键信息,在文中勾画出地点转换的词语。)学生明确游踪:先到马蒂尼,然后取道黑首,抵达勃朗峰,然后下山到阿冉提村,最后到沙蒙尼。
2.请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利用课文批注 5,引导学生迅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上山写景,下山写人。
任务二:欣赏上山美景旅途中,美景俯拾皆是。
请大家朗读课文第一部分(2-6 段),探究以下问题:
1.你在文本中发现了哪些美景?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请将其圈画出来。
2.这些景物,在作者的笔下美得千姿百态。作者如何表现它们的美?(可从视角、感官、修辞、动静、虚实、用词、详略等方面赏析)
3.勃朗峰奇美的风景,尤其是五彩斑斓的云朵,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