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2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18 22:32: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20字。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充满磅礴力量的、具有诗意美感的抒情散文。作者主要描写了后生们的腰鼓表演及观看感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反复、排比、比喻、拟人和叠词等,句式多变,长短句结合,语言优美,涌现一股奔腾的力量,呈现阳刚之美。文中描写的高粱地、四野长着酸枣的山崖、安塞腰鼓、打鼓的汉子,都体现陕北的民俗,陕北的文化及陕北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粗犷、质朴和奔放的性格。
  学情分析:
  由于地域差异,学生了解陕北的民俗,安塞腰鼓的特点,陕北人的性格特点,以及这种民俗的意义和价值有一定的难度,但文章语言的优美,磅礴的力量感,学生是可以通过朗读感知的,而美的细化,需教师引导分析。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情感强烈,适合朗读,学习重点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悟本文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结构、句式的美,从而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和民俗意义,及西北汉子的生命力量之美。然后再通过改写的形式感受本文诗化的意境,学习作者诗意的语言表达。
  学习目标:
  1.捕捉初读感受,“一感串珠”,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体悟本文热烈、豪放的情感,理解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2.强化朗读训练,在朗读中体味抒情散文的诗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提示”在文中圈点勾画批注,记录疑难。
  学习过程:
  活动一:大声诵读文章,捕捉初读感受
  1.自由大声诵读文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初读感受。
  预设:“茂腾腾”
  2.在文中找出同类意思的词语。
  预设:“茂腾腾”“搏击”“震撼”“奇伟磅礴”
  “狂舞”“骤雨”“斗虎”“壮阔”“豪放”“火烈”“挣脱”“冲破”
  3.将以上词语按描写对象分类,并概括其特点。
  预设:
  打鼓后生(西北汉子):吃苦耐劳、粗犷、质朴、开朗
  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
  活动二:“一感串珠”,欣赏文章特色
  引导学生抓住“活力感”,从句子、段落、结构、句式、民俗、表达方式等角度欣赏文章的特色。
  预设:资料:重温《土地的誓言》——铺陈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