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学设计9
- 资源简介:
约3690字。
《蒹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3.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中人物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有一部作品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它就是《诗经》,一部汇集了古代人民智慧与情感的诗歌总集。而在《诗经》众多的篇章中,有一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这就是《蒹葭》。
在一个清晨,薄雾笼罩着河岸,蒹葭随风摇曳。一位年轻人站在河边,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这便是《蒹葭》所描绘的场景。这首诗用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何魅力,能让千百年来的人们为之陶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蒹葭》的世界,感受它的美妙和力量。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这段美妙的文学之旅吧!
(二)了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汇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 305 篇。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爱情、劳动、战争、祭祀等。它以四言诗为主,采用了赋、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语言简洁优美,富有韵律感。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历史的重要资料。《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智慧。
此外,《诗经》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诗歌形式多样,节奏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的许多诗句成为了经典,被广泛传颂和引用。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和赞誉。
(三)诵读诗歌
1.用心听朗读(课件视频播放朗读),把自己认为应该注意的生字画出来。
2.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生字词应该注意的,说一说。
3.教师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字词多媒体展示,并集体读两遍。
4.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或摇头晃脑读或浅吟低读或高声畅读。
5.集体朗读。要求学生体会诗的感情,读出诗的感情,教师点评指导。
(四)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大意。
2.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蒹葭》讲述了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不懈追求。他在河边追寻着心中的女子,尽管隔水远望,伊人似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但他仍不放弃。诗中的“蒹葭”“白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烘托出男子对爱情的执着和渴望。整首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历的迷茫和挫折。
(五) 深入探究
1.《蒹葭》中多次出现“蒹葭”“白露”等意象,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
在《蒹葭》中,“蒹葭”和“白露”等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蒹葭”通常被解释为一种水生植物,它可能象征着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流逝。它的出现可能暗示着诗人对生命的脆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