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学设计15
- 资源简介:
约2560字。
《核舟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本文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 教学难点: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2. 点拨法:引导学生思考,帮助理解文意。
3. 讨论法: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交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桃核吗?桃核有多大?请比划一下。你吃完桃子会如何处置这个桃核?(扔了)在明代有个叫魏学洢的人收藏了一个桃核,这个桃核可不一般。据说是一个叫王叔远的雕刻工匠送给他的,那么这个桃核上到底刻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
2. 检查预习
•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罔(wǎng)贻(yí)
有奇 (yòu )黍(shǔ)
糁(sǎn)髯(rán)
褶(zhě)椎髻 (chuí jì)
楫(jí)篆(zhuàn)
露乳(lù)壬戌(rén xū)
• 重点词语释义。
径寸之木(直径)
为宫室、器皿(做,这里是雕刻)
罔不因势象形(模拟)
尝贻余核舟一(赠)
如有所语(说话)
清风徐来 (慢慢地)
矫首昂视(举)
3. 朗读课文
•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停顿以及实词虚词。
停顿:(1).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 能/以径寸之木
(3). 为/宫室、器皿、人物
(4). 罔不/因势/象形
(5). 尝/贻余/核舟一
(6). 中/轩敞者/为舱
(7). 箬篷/覆之
(8). 雕栏/相望/焉
一词多义: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 奇异、罕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 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
为宫室、器皿、人物 雕刻成
中轩敞者为舱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