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堂实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5/22 22:43: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80字。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堂实录
  一、《辞海》导入——识,不凡的山
  师: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各拉丹冬雪山,《辞海》中是这样介绍的,我们一起读一下。
  屏显:
  各拉丹冬雪山,在青海省西南部青、藏边境。为唐古拉山主峰,海拔6621米。藏语“各拉丹冬”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终年积雪,雪线高度海拔5800米。冰雪覆盖面积近600平方公里,大小现代冰川105条。为长江上游沱沱河源地。
  ——《辞海》
  (生齐读。)
  二、发“圈”定位——寻,走过的路
  师:现代人旅游,必发朋友圈,无论去哪儿,先秀一波才算是不虚此行。假如是定位小达人,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发一条朋友圈定位。根据文章内容,她会定位在哪些位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完成定位图。
  (屏显略。学生阅读圈画,完成定位图。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完成得很快。考验彼此默契度的时候到了,我们进行快问快答。在各拉丹冬山脚下,“我们”将营寨安扎在哪里?
  (师生合作完成定位图。)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生:移步换景。
  师:嗯,地点转换。还有吗?关注定位图上的“第二天”哦!
  生:还有时间变化!
  师:机灵!本文是以时空的变化为线,娓娓道来。
  三、发“圈”配图——赞,见过的景
  师:这一路风光无限。带着她的新装备“柯尼卡”沿途拍拍拍,发了一个朋友圈,文字是“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她会为文字配上各拉丹冬哪些美景照片呢?请仿照示例,聚焦文中写景部分,画出心动词句;并为相应的景观照片命名,写在学案“朋友圈九宫格”上。
  屏显示例:
  聚焦第1小节写景部分,心动词句为巨人、刀削一般、雕塑感,景观照片命名为“峭拔冰山”。
  师:老师的例子是聚焦第1小节写景部分,心动词句为巨人、刀削一般、雕塑感。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父亲山的威严。老师把这处景观命名为“峭拔冰山”,写在了学案九宫格第一张图的位置。下面,请仿照例子,开始你的寻美之旅。每位同学至少完成三处景观的命名。
  (学生阅读圈画,并完成学案。教师巡视。)
  师:好,哪位同学先来分享?
  生:聚焦第2小节的写景,令我心动的词句是“风云变幻”“气势磅礴”“一现尊容”。我把这幅场景命名为“神秘雪山”。
  师:这幅图是远望雪山。主峰只匆匆一现,便足以闪耀天地,美!
  生:聚焦第6小节的写景,令我心动的词句是“精雕细刻”“豁然”“自成一天地”。我把景观照命名为“冰雪庄园”。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幅景观图视角变了,它还是远景吗?
  生:不是,是近看了!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站在长江源头。长江不入镜,是不是很遗憾呢?那我们一起为第14小节的景观命名吧!你觉得在这处景观中,最能体现水的“不凡”的动词是哪一个?
  生:“演绎”。它最有故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