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设计2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5/30 22:50: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880字。

  《社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理解课文的儿童叙述视角,体会作者对早年乡村生活的留恋之情。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2.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鲁迅知社戏
  师:出示在疫情期间三联生活周刊引用鲁迅的话导入。
  “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就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师:相信大家对鲁迅一定不陌生,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展示屏显文字)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师:本文选自小说《呐喊》,老师有个小问题考考大家,里面的“我”是童年时的鲁迅吗?生:不是,小说是虚构的。
  师: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作者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是鲁迅。
  师: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社戏?(屏显)
  在南方大部分地区,有看社戏的习俗。“社”是 “村社”,村里往往设有土地公庙、祖祠等祭祀神灵的社庙。为了祈求这些神灵保佑全社来年风调雨顺、平安顺利赚大钱,村社每年一定时间都要请戏班子来唱戏给神灵看,这就叫做社戏。
  (出示社戏图片,播放视频)
  二、重回乐土忆乐事
  (一)默读课文,梳理情节脉络
  师: 看完了现实中的社戏,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社戏。请大家默读课文,梳理情节脉络。思考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围绕线索作者写了哪些事?
  生默读梳理(6分钟)。
  师:本文的线索是?(看社戏)有位同学把故事情节罗列了一下,但是顺序错了,你们能帮助他把顺序理清吗?
  (师屏显文字)
  A.船头看戏  B.夏夜行船  C.戏前波折  D.月夜归航
  E.“六一”送豆  F.怀念看戏   G钓虾放牛 H.随母归省
  生:我认为故事情节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H.随母归省G钓虾放牛C.戏前波折B.夏夜行船A.船头看戏D.月夜归航 E.“六一”送豆  F.怀念看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