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1 20:24: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7320字。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本色”一词从《文心雕龙》开始进入文艺理论的范畴之中,尽管在那时还不具备真正的诗学意义。宋代陈师道对于“本色”的使用使得“本色”具备了诗学意义,并且此时的“本色”已经涉及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诸多问题,例如,严羽将“本色”视为一种与其他文体创作相区别的主要能力和整体风格,而词人张炎则将“本色”视为某种特定的风格特征。总之,宋代文艺理论批评中“本色”的内涵在明代文艺理论中几乎都得到了再现。
  进入明代,文艺理论批评中的“本色”在宋人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更多的内涵,现略举数端如下:
  明代的文艺理论在辨体时更加注重从时代整体高度对“本色”进行阐释和把握,以“本色”代指时代文体及其所代表的艺术风格特征。就诗文批评而言,明代文人分门立户,标榜自己,攻击他人,而这种相互攻击在诗文批评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宗唐与宗宋的艺术风格之争。而这种争论在明代初期的朱权、李东阳等人已经表现出来,并且在“前后七子”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而在整个明代文艺理论批评中走向了高潮。因而“本色”成为不同的文学流派标举各自推崇时代文体审美风格的代名词。可以说,作为时代风格特征的“本色”更多的是充当着门户之争理论话语的角色。
  此外,从现代文艺理论的角度来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从语言角度界定“本色”也成了明代文艺理论批评中的常见现象。这不仅体现在传统的诗文之中,在戏曲中也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戏曲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它的语言并不像传统诗文那样注重“雅正”,而是带有明显的随意性,这就使得它从起源的角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观。尤其是从宋代开始,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戏曲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因而进一步地深化了它所具有的语言特征。与此同时,传统诗文理论批评中的知识与性情之争更是深刻地影响到了戏曲理论批评。知识与性情关系的问题涉及诗歌创作的问题。宋代的黄庭坚没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知识在诗歌创作中成了核心因素,最终形成了“以知识为师”的风气。面对这个问题,戏曲理论家并没有过分看重“知识”,对“文人化”持一种排斥的态度,因而大多数戏曲理论家十分看重直抒胸臆而产生的语言上的自然、通俗与质朴。
  除了上文提到的“辨体”和语言特性,“本色”在明代文艺理论批评中还与文章本身以及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密切相关。这种现象大致出现在明代中后期,由于王阳明心学的流行以及市民阶层的兴起,这些条件都使得审美主体更多从自己的内心和情感出发对文艺领域中的特定问题进行思考。在诗文领域中,以唐宋派和公安派为例,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在于都倡导“性灵”,因而在他们看来,那些发自于心性的作品就可以称之为“本色”。同样也正是由于对性情的重视,小说批评家们将自己关注的重心转向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明代文艺批评中的“本色”内涵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的几个变化,主要是由于整体性社会思潮的演变。明代的社会文化思潮大致进行了两次转型:第一次是王阳明心学的兴起使得文人的关注点从传统的政治教化转向了以内在心性为依据;第二次则是在明代中后期,有一部分有识之士认为王阳明心学所具有的空谈之风造成了人们的空想,从而加剧了社会上的困境。因此,这些文人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出现了向传统儒家文艺观念回归的倾向和趋势。然而第一次转型对“本色”造成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个时期的审美风格并不是传统的以礼节情的“中和”或“温柔敦厚”,而是表现为性格的张扬。
  (摘编自王长青《明代文艺批评“本色论”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之前,诗歌的创作没有与“本色”联系在一起,直至宋代,“本色”一词才具备了诗学意义。
  B. 朱权与李东阳、“前后七子”等人对唐诗、宋诗高低的争论,使整个明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走向高潮。
  C. 明代文艺理论用“本色”代指时代文体及其所代表的艺术风格特征,“本色”往往充当着门户之争理论话语的角色。
  D. 戏曲因自身的特殊性,语言有明显的随意性;宋代以后,戏曲深化了它所具有的语言特征,而逐渐被人接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先谈论典籍和文艺理论批评中的“本色”,然后逐层论述,最后做归因分析。
  B. 文章聚焦明代文艺批评中“本色论”的研究,又关联宋代的相关研究,拓展了文章深度。
  C. 文章第三至五段是递进关系,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明代文艺理论批评中的“本色”内涵。
  D. 文章除了运用举例论证,还多次运用因果论证,展现推导结论的事理关系,逻辑严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代的文艺理论家们继承并发展了严羽、张炎关于“本色”的观点,用“本色”来代指时代文体及其所代表的艺术风格特征。
  B. 宋代的黄庭坚重知识,轻性情,而有些戏曲理论家在处理知识与性情的关系上和黄庭坚相悖,他们注重语言的自然、通俗与质朴。
  C. 小说批评家们看重性情,将自己关注的重心转向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与王阳明心学的流行以及市民阶层的兴起有关。
  D. 明代社会文化思潮经历两次转型,其中第一次转型对“本色”影响很大,这次转型改变了人们张扬的性格,使人们变得温柔敦厚。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没有与‘本色’联系在一起”错误。由原文“‘本色’一词从《文心雕龙》开始进入文艺理论的范畴之中,尽管在那时还不具备真正的诗学意义”可知,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本色”一词,虽然还不具备真正的诗学意义,所以宋代之前,诗歌的创作不一定没有与“本色”联系在一起。
  B.“使整个明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走向高潮”错误。由原文“……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宗唐与宗宋的艺术风格之争。而这种争论在明代初期的朱权、李东阳等人已经表现出来,并且在‘前后七子’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而在整个明代文艺理论批评中走向了高潮”可知,在整个明代文艺理论批评中走向了高潮的是宗唐与宗宋的艺术风格之争。
  D.“戏曲深化了它所具有的语言特征,而逐渐被人接受”错误。由原文“尤其是从宋代开始,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戏曲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因而进一步地深化了它所具有的语言特征”可知,是戏曲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从而导致了戏曲深化了它所具有的语言特征。选项因果关系错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特征。
  科技创新深刻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在载人航天、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具备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