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390字。
送友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送友人》并理解其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诵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2. 通过对李白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分析
1. 通过“青山”、“白水”、“孤蓬”等意象,理解诗人对离别情感的表达。
(二)诗歌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1. 分析“浮云”、“落日”等比喻手法,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一)诗歌深层情感的体会
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二)诗歌语言的鉴赏与表达
1. 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诗歌的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
(1)提问引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朋友分别的经历?分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分享: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分别经历和感受,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鼓励。
(3)引入主题: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出,离别总是伴随着复杂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送友人》这首诗,也是关于离别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李白的诗中,感受他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感。
2. 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
(2)创作背景:《送友人》是李白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前途的担忧。
(3)诗歌地位:这首诗是李白五言古诗中的佳作,通过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3. 课文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首先朗读《送友人》,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跟读: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模仿教师的语调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感受。
(3)个别朗读:挑选几位学生进行个别朗读,教师给予即时的反馈和指导。
4. 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的大意,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分享。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