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初中毕业生学科素养测试与调研卷语文试题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4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21 9:03: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650字。

  2024年嘉兴市初中毕业生学科素养测试与调研卷语文试题卷
  温馨提示:
  1.试题卷共6页,五大板块,20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
  一、为迎接第55个世界地球日,学校开展“全‘绿’以赴,珍爱地球”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20分)
  1. 为宣传本次活动,901班拟写了国旗下讲话稿,请你帮助完善稿件的开头部分。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徜徉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你是否感受到生命的脉(A.mò  B.mài)动和自然的恩赐?地球是我们人类(lài)①__以生存的唯一空间,生态兴则文明兴。
  今天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让我们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理念,以此为(qì)②__机,全“绿”以赴,用行动诠释对地球的热爱与责任。
  (1)阅读讲话稿,根据拼音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
  (2)小语对讲话稿中“脉”字的读音有疑惑,请参考下图提示,结合语境,从词义和词性角度为他解惑。
  字义溯源:“脉”是会意字。篆文中左边表示人体组成部分,右边表示水的支流。本义是血管。
  词语探秘:
  ①形读mò,如:脉脉含情,流水脉脉。
  ②名读mài,如:血脉,山脉,一脉相承。
  (3)小文将画线词语改为“全力以赴”,你认为用哪一个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案】(1)①赖  ②契   
  (2)此处应读脉(mài)动。“脉动”的“脉”和“血脉”的“脉”意思相近,形容生命像脉搏那样跳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作名词用,所以读mài。而读mò时,作形容词用,解释为含情凝视或用眼神表达情思。   
  (3)“全‘绿’以赴”更好,表现力更强。是成语“全力以赴”的谐音,意思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护自然中去,更契合本次活动的主题,体现携手守护绿色家园的用意。用“全力以赴”则显得一般。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lài(赖)以生存:依赖着一个物品、东西生活,生存。
  ②qì(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脉”是会意字,由表示水流的“永”和表示人体的“月(肉)”构成,本义指人体中的血管,字由本义引申指“脉搏”的简称,如:号脉;又指像血管连贯分布而成系统,如:血脉,山脉,一脉相承。以上义读mài,是名词。“脉”又读mò,用于“脉脉”,是形容词,形容眼神表达爱慕的情意,如:脉脉含情,流水脉脉。
  脉动:像脉搏那样地周期运动或变化,指生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此处是名词,应该读mài。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全力以赴”意思是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全‘绿’以赴”是成语“全力以赴”的谐音,意思是把全部力量都投入到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中去,体现携手守护绿色家园的用意,更契合本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表现力更强。所以用“全‘绿’以赴”更好,更能诠释对地球的热爱与责任。而用“全力以赴”则没有这种效果。
  2. 学校组织开设“古诗文与自然”研学课程,请你完成研学手记。
  乐游经典
  发现自然之趣
  赵师秀《约客》中“①______,②______”生动地写出了江南夏初时节细雨连绵,蛙声不断的乡野之景。
  体验自然之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③______,④______”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早春美景。
  感悟自然性灵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⑤______,⑥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因山水而陶醉,借宴饮来抒怀。
  【答案】    ①. 黄梅时节家家雨    ②. 青草池塘处处蛙    ③.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④.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⑤. 山水之乐    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梅、塘、蛙、渐、蹄、寓”等字的正确书写。
  3. 为鼓励两地同学植树护林,校团委设计主题明信片寄给结对学校。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项,把寄语补充完整。
  A. 一树一草皆成景,一砖一瓦都育人
  B. 沿着地球的足迹,查收来自山林的问候
  C. 使天空更加蔚蓝,大地更加苍翠
  D. 为“浙”里植此青绿,使“黔”途共“木”春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补写、语言表达。
  补写的内容需要契合“鼓励两地同学植树护林”的目的;两地分别指贵州和浙江的学校;
  A.“一树一草皆成景,一砖一瓦都育人”这句话的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