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案17
- 资源简介:
约6150字。
《锦瑟》教案
【教学创意】
《锦瑟》被称为“中国第一朦胧诗”,千百年来,人们对《锦瑟》一诗的注解繁复多样,不尽一致。元好问曾写诗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清代诗人、学者王士祯也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但难解并不等于无解,“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即便是无主题的乐章,我们也可以由“韵”而解“味”,感悟作者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本课即着眼于挖掘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以“诗歌的用典艺术”从小处切入,结合诗人命途多舛的一生,深入揣摩人物情感,并且注重对李商隐其他诗歌的拓展和延伸,加深学生从整体上对诗人诗歌创作艺术的认知与理解。
Part.1教学目标
1. 了解李商隐生平及《锦瑟》创作相关文学的常识。
2. 赏析《锦瑟》的用典艺术手法,探知诗中的深远意境、华美语言及诗人哀婉缠绵的情感。
3. 结合李商隐其他类似诗歌对比赏析诗人的用典艺术。
4. 对李商隐诗歌进行多元解读,理解《锦瑟》情感的丰富性。
Part.2教学重难点
1.赏析《锦瑟》一诗的用典艺术。
2.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Part.3教学过程
(一)以诗入诗,由人及题
“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诗人元好问曾发出的这样激赏,这其中提到的“温李”即晚唐诗人温庭筠、李商隐,因二人诗歌风格相似、水平相当,故有“温李”之称。李诗向来沉博艳丽、旨趣深远、情致缠绵、韵味浑厚。“诗中有谜”,在晚唐诸家诗中也是别开生面。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李商隐那一首首诗歌便穿越了唐风宋雨、明雪清霜,与我们会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压卷之作——《锦瑟》。
(二)师生互读,共品诗意
1. 学生齐读诗歌。
提问:学生自己读得满意与否,会否还有提升空间。
明确:李商隐的诗歌大都哀婉缠绵,比较伤感,《锦瑟》是其中代表之作。读的时候,节奏宜慢,情感需低沉。
2. 老师配乐美读诗歌。
3. 师领读,生跟读。
4. 学生美读:男女生分别展示朗读才华。
5. 学生再次跟随音乐齐读,体会诗的感情。
提问:同学们读完这首诗的感觉,是否读懂?
明确:朦胧美是义山诗歌的一大特征。诗人善于将满腔情怀寄与作品中,不需明说爱恨情仇,往往只需一个情景、一种意象,特别是借用一个个典故,便能将满腹情怀尽洒而出。正是这种极尽含蓄的用典手法使得诗歌熠熠生辉,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向义山,走进《锦瑟》,认知诗中的精彩典故!
(三)品味用典,探究主旨
1.了解诗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