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设计21
- 资源简介:
约491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仔细品味文本独具特色的语言;
2.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领会文章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定点换景、由水及人的写法,感悟黄河所象征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
教学过程
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著名音乐家光未然先生的《黄河颂》开篇明确“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我们今天就学习梁衡先生笔下黄河上最壮观的《壶口瀑布》,再次感受黄河的力量。
央视最新一期的《跟着书本去旅行》栏目组计划走进壶口瀑布,通过镜头展现壶口瀑布的独特景象。导演组邀请我们班同学加入书本旅行团,一起设计本期的研学指南。
(一)寻所至,发现独到的视角
任务一:设计观赏攻略。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梁衡眼中壶口瀑布的最佳观赏季节、最佳观赏地点、最佳观赏视角,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推荐理由。
预设1:推荐时间:枯水季节,从文章第三段“我们从从容容下到沟底......”可以看出这个季节的河水没有那么迅猛,比较安全,而且可以欣赏到独特的美景。
预设2:推荐地点:河心。从第三段“我们一直走到河心......”一句能看出谷底异常开阔,视野也开阔,可以看到更多的景色。
预设3:观赏视角:
1.俯视。从“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可以看到龙槽的形状,并明确壶口的由来。从“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 ...”可以看出被水凿得窟窟窍窍,蜂窝杂陈的石头。
2.仰视。从“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可以看到巨瀑的源头以及水的各种动态和巨大的气势。
【小结】梁衡先生曾说:“艺术美只存在于创造之中,描写常人无从得见的景物固然有新意,但这样的景物毕竟不多,在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