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学设计11
- 资源简介:
约3730字。
教学设计
课题 《蒹葭》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
《蒹葭》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中一首诗歌。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蒹葭》一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和起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蒹葭》这首诗篇幅简短,却意味深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历来备受人们的赞赏.
2.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初中学生首次接触和系统学习《诗经》,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对《诗经》的语言特点和形式特点都很陌生。对诗歌真正表达的意境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3.学习目标确定:(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受诗歌重章叠句的形式美。
2、读懂诗意,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诗歌的画面美。
3、感悟形象,体会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艺术特点。
难点:感悟形象,体会情感。
5.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课堂观察
课堂活动
生生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