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字。
[2006随笔]
每一篇文字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生命的个体,一段生存的故事……
——对《愚溪诗序》的解读
春晖中学 高二语文备课组 廖菁
文字是充满生命力的。因为穿越过这些记录历史、承载生命的语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历史长河中生命个体挥洒过的生存轨迹,它或是鲜活生命的全程,或是剪辑出的某一个驿站。
解读唐朝大文豪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我们会看到那正是柳宗元生命历程中十年“湖南永州一驿”的记录。我考究资料,获悉“永州十年”确切的年龄是从他三十三岁至四十三岁。那原本是一个人个体生命最旺盛、最勃发、最辉煌、最想有所为,也最易有所为的十年,可是只能无可奈何地宣告追寻理想之梦的破灭,创造辉煌之旅的中断,然后折节蛰伏于穷乡僻壤、蛮荒夷地,忍看似水光阴慢慢流逝,忍见似火生命渐渐黯淡,“朝天阕”!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饱含着满腔愤慨的一个“谪”字,正是上可溯自屈原的千古文人贬谪情怀的肇始。谁叫你生活在封建王朝,谁叫你一个文人不好好填词作赋,偏要学着孔夫子入仕做官,谁叫你官也不乖乖地做,硬要学着屈大夫爱国搞讽谏,讽谏之不足甚至还想学商鞅前辈大搞新政改革。从来在中国,进行改革都是蚍蜉撼树,结果轻则皇帝一纸诏书,叫你到广东,你不敢到河东;叫你到海南你不敢到湖南。重则车裂凌迟,身首异处,家亡人散,族灭九族。生杀予夺,没得选择!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更可悲的是,在强大的皇权威慑、霸权暴力面前,你这个贬臣明白知道自己于君于邦,赤胆忠心,罪无所出,却不得不系颈供罪,服法受罚;你这个逐子明明知道自己于时于势,通达睿智,世不可及,却不得不低首认蠢,见辱于愚。
从来在中国,就有 “大智若愚”的法则,有“藏愚守拙”的良训,有“睿而为愚”的楷模。
你为什么就不懂得早早地包藏起你那智慧愤世的心、锐利嫉俗的眼,阿谀奉旨,唯唯诺诺,混迹于官场仕途,浪得贤官能臣的虚名?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文人总是以文人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永州的灵山、秀水、嘉木、美竹、奇石该庆幸遇到了柳宗元这样一个知音,而柳宗元更是感慨“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溪居》),
庆幸自己在对山水佳音的访踪、留恋、吟咏、颂歌中忘怀了俗世的烦忧,愈合了心灵的创伤。但是,我想问的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山水,真的使你完全释然了吗?让你彻底解脱了吗?或许有也只是须臾的片刻。
《愚溪诗序》虽然篇幅短小,但容量却着实不小。它几乎海涵了柳宗元在这一生命的十年中,郁积的所有痛苦、酸楚、烦闷、不平、愤慨以及他后来又怎样一步步将这些心中的块垒释放出来,求得身心平衡,换来超脱境界(尽管未必为真)的全过程。柳宗元“湖南永州一驿”的十年就是这样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保存,又得以清晰呈放在我们后世读者面前了!
但是我们的阅读之旅并没有立刻划句号,仅仅是十年,不过是十年,而柳宗元活了47个年头。于是,好奇的读者不禁要追问了,那柳宗元此前是怎样的?此后又怎样了呢?
此前,柳宗元于773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