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19题,约15660字。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
第一部分(1,2题 12分)
1.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小冀回到河北故乡,爬山游玩,他还为故乡的高山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助完善。
①家乡远处高山的绿色就像海那样深邃,连绵起伏,整座山的天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互相映衬,相得益彰。②我们拾级而上,百花恣意绽放、殷红欲燃。③山顶的雕像,远远望去让人心生敬畏,不敢(xiè dú) 。④走到近前,雕像宁静、安详的面容,让人驻足沉思、心无旁骛。⑤这里的鸟儿也忽然停止了鸣叫,或许是听到了不知哪里传来的(zhēn yán) ,或许是在尽享这份世俗之外的清净。⑥站在山顶俯瞰,高山风景尽收眼底,谁也不能否认这里不是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xiè dú ___________ ②zhēn yán__________
(2)同学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彰”的义项有:A.明显,显著; B.表彰,显扬;C.姓。根据文段内容和词典释义,你认为文段句①中“相得益彰”的“彰”的意思是:( ) (填写字母序号)
(3)语段中画线句⑥存在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1) ①. 亵渎 ②. 箴言
(2)A (3)否定不当,应删去“不是”的“不”。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亵渎:xiè dú,冒犯,不恭敬。指轻慢、不尊敬、不严肃地对待。
箴言:zhēn yán,意思是规谏告诫的话。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联系原文可知,此处形容“天然山水”和“人文景观”互相映衬,将双方的优势展现出来,故“彰”意为“明显、显著”;
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该句语病为否定不当,“谁又能否认”与“不是”双重否定表肯定,与句意不符,应删去“不”,或将“否认”改为“说”。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洋淀的淀区(甲)景色秀丽,(乙)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春季,水域清澈,烟波__________(浩瀚/浩渺),芦苇出水,满淀青翠,每逢清晨,红日映透淀底,白洋淀好像披上了绿带霞衣。夏季,淀水涨满,鱼跃水面,绿苇__________(摇曳/摇荡),荷花吐艳,层层叠叠的荷花一眼望不到边,如诗如画。秋季,芦花纷飞,稻谷飘香,莲菱遍布,蟹肥味香,小舟穿梭往来,渔歌此起彼落。冬季,皑皑白雪,漫天盖地,银装素裹,冰封地冻,淀区恰似一面巨大的明镜镶嵌在冀中的原野上。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但 而且 B. 不是 就是 C. 因为 所以 D. 虽然 但是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二部分(3~18题4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共5分)
3. 学校文化科技节即将拉开帷幕,同学们为《校园好诗词》中 “古诗词中的酒文化”写了一段开场白,请你帮助补全。
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喜欢把“酒”写进诗文中,“酒”在中华文化中更是大放光彩。李白用“ ① ________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极写宴会之奢侈; 苏轼用“明月几时有? ②_______________ ”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范仲淹用“把酒临风,③______________ ”写出“迁客骚人”内心的无限喜悦; 张岱用④“________________”(《湖心亭看雪》)写出了自己对知音热情招待的回应;欧阳修用“醉翁之意不在酒,⑤_____________ ”表明了自己的情趣。中国是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