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师

作者: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 廖菁  时间:2006/9/5 19:27:0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一直认为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富有灵性的学科,因为它可以任由你融入体验,随便你发挥想象,全凭你自由解读。做一名语文老师,你可以尽享文字幻化的胜境,你可以领略情感共鸣的欣喜,你可以体会分享思想的快乐。自由、浪漫,行走在文山诗径,刹那间,觉得语文真的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进入了唐诗宋词的烂漫世界。唐诗一课辑选了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登高》《蜀相》、刘禹锡的《石头城》、李商隐的《锦瑟》和陆游的《书愤》六首诗歌,五律一绝。立刻,我被《石头城》一诗吸引住了: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不错啊,物物含情,运思巧绝古今!于是,我任由自己神游了。
  题目是“石头城”,即南京。身处大唐帝国的作者诗人唤之为“故国”,因历史上曾有六朝建都于此。像这样一座曾经车如流水马如龙山川形胜之地,六朝繁华之都,现在在诗人眼前是怎样一副情形呢?诗歌中有一个字最具概括性——“空”,可谓尽得风流。天地空空如也,江山已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切的一切不复存在了。“空”意味着“荒废”、“荒凉”、“荒芜”。
  那怎样突出表现“今衰”呢?诗人没有着墨金陵城本身的残破,描写什么高楼倾覆,池阁闲置,街道冷清,人声满灭,什么蒿草蔓生,野花如簇,麻雀成群,鹧鸪做窝之类的东西。而是放眼时空,关注山、水和明月。这三类自然景物,乃是作者精心钩取,它们有共通之处。
  其一、都不属于金陵城本身,但却在地理上与这座帝王之都紧密相关。它们是金陵城外围的群山,金陵城旁绕的潮水,金陵城上空的明月。
  其二、都生命永恒,亘古不变,可以见证古今。人生易老天难老,是它们一次次又一次次地目睹了金陵城朝代更迭的沧桑巨变。
  这让我想起刘禹锡的另一首怀古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桥、巷、夕阳、燕子都是旧时的那一座、那一条、那一抹、那几只,它们的不变恰恰反衬出了人事的沧桑巨变。是继续走自己的怀旧老路,还是别有创新?作者选择了后者,在诗中没有简单遵循以“不变”衬“变”的怀旧套路。
  他大胆推陈出新,赋物以情,想象自然中原本无情的山水明月面对沧桑变迁的种种表情反应。于是,诗人笔下的自然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而是血肉丰满、有情有义的人类了。
  山,是忠诚的卫士。主人离去了,他依旧赤心耿耿,不忍相弃,坚守着自己的职位,看护着主人的空屋,等待着主人的再一次来归。
  水,是亲密的爱人。爱人离去了,她依然来到曾经约会的地方,可惜不见去年人,泪湿罗衫袖,结果黯然消魂,孤独寂寞而回。
  月,是东邻的孩子。邻居离开了,他依旧好奇地越过矮墙欲偷窥邻家的动静,无奈冷冷清清,人去楼台空,只得怅然失望而返。
  山也沉默、水也寂寞、月也神伤,面对这座空空的废城。所谓“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诗人就是这样把自己游历金陵城后,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繁华易逝、岁月无情的种种感慨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了。     
  相比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相形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怀旧诗歌作得如此巧妙,如此生动,如此深情,如此别有情趣,实在是难得! 
  把教参抛在了一边,我挟着自己的理解走上了讲台。45分钟……座下专注的眼睛,哪里知道这些纯粹源于一个老师的个人之见。走出教室,轻风拂面,倍觉泰然,坦然,怡然!
  人云:我思,故我在。
  吾曰:我思,故我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