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墙”下的女生

作者:彭奎  时间:2006/11/15 14:01:1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写下这个题目,我不由得想到一个人和他的一部作品。
  那就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归来的作家”从维熙,他用强烈的充满义愤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大墙内”一个触目惊心的悲剧故事。从此,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大墙文学”。记得当时,在《收获》杂志上发现他的这部作品《大墙下的红玉兰》,我是一口气读完了它。葛翎、路威,就这样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深深地定格于我的脑海中。而作品中洋溢的革命浪漫主义,犹如给那个特殊的时代注入了一剂清新。没想到,二十多年后,学生的一张纸条,竟让我拟下了这样一个标题——《“书墙”下的女生》 :
  高三第一轮复习已进行一月有余。学生在大脑日渐充实的同时,课桌上的书本也多了起来,为充分利用有效空间,一学生将诸多书本竖立存放,其他学生亦纷纷效仿,宛如一道道“书墙”。徜徉“书墙”间,听学生笔尖划纸沙沙的声音,看学生凝神思考、口中念念有词的模样,一种耕耘者的快意荡漾胸间。 
  下午,学生作业中的一张纸条出现在我的眼前,隽美的字体吸引着我快速阅读: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晨读啊!伴随着老师指定的复习内容和同学们朗朗的书声,我头脑隐隐发昏,终究没有抵挡住,抵挡住齐头高“书墙”下的舒适,开始了“周公”神游,直到清脆的早餐铃响,才将我惊醒,这就是我的“一日之计在于晨”?
  囫囵吞枣解决了早餐,站在讲台边搅拌着杯中的牛奶(热水器放在教室的右前角),不知不觉就望到自己所坐的位置。就在那一刻,牛奶荡出了杯口。天啊,我的座位,那是一个老师视线极佳、最能“注目”的地方。老师,这是您对我善意的提醒,还是对我无声的失望?得幸于老师的谅解,不幸于自己的悲哀! 
  ……
  短暂而又快乐的高三时光,迷茫而又幸福的流金岁月。身为一名毕业班科任教师,在当面交流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书面交流自然成为我和学生交流的又一种方式。
  “得幸于老师的谅解”,这究竟是我的“谅解”,还是因为她是一个用功的女生,导致一个男老师对她一时的疏忽?“不幸于自己的悲哀”,这是学生的悲哀,还是一个将“为了一切学生”常挂在嘴边的教师的悲哀?
  在高中阶段即将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这些先进理念正逐步浸入我们的血液 ,引导我们教学行为 的点滴。我想:不偏爱,不冷落班级中的任何个体,往往会因老师性别、年龄、专业的差异性而呈现更多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