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410字。
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方形是汉字形态的基本特征。汉字的这种方块形布局可以追溯到原始的陶器刻符,虽然从甲骨文到现代楷书,其间有过小篆的长圆和隶书的扁方等态势的不同,但总体来讲,方块形是基本不变的。那么,汉字的外形为什么是方块形而不是线形的呢?是什么决定了汉字的这种外形特征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汉字构形的最初方式是“依类象形”,即根据客观事物的共象“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客观物体是以空间形式存在的,由具体对象的空间转化而成的平面符号,一般是块状的,即使是条状的对象,描绘出来也总是长度有限的条块状。可见,对于以“依类象形”为基础的表意文字体系来说,客观对象的空间性决定了平面符号的块状性,尽管初始阶段的块状大小方圆并不规整。这一点凡是自源的象形文字都是相同的,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是块状的。但其它的象形文字很多已经死亡而换成了线形文字,汉字却不但没有变成线形,而且更加规整为方块。这是因为汉字始终坚持以表意为主体的构形原则。
如果说块状是由汉字构形的内因决定的,那么方块的定型则是文化的外因在起作用。首先是书写工具。最早的书写工具应该是“硬笔”——棍棒、石块、刀具等,而“硬笔”是比较容易形成方折直线的,这是方块汉字的框架基础。其次是文字载体。早期的载体是大地、石块、树叶等未经加工的自然物,对方块的形成没有强制性。但随着文字载体向甲骨、青铜器物、简牍、布帛、纸张、印版等材料更替,方块的意识就越来越强化和定型。甲骨上的自然格纹对汉字的方块化不会没有影响;简牍的长条形限制了书写汉字的宽度(手持毛笔的姿势适合于坚写),为了在一支竖着的简上多写字,字的长度也要适当限制。这种长宽的二维限定,对汉字方块的形成影响最大。后来用布帛和纸张写字时也习惯取方块,顺着布帛和纸张的直边书写,或者打出纵横交错的方格书写,汉字再也不会突破方框的局限。但这时的方块还是可以或长(如小篆)或扁(如袁书)的,真正的正方形方块汉字是随着楷书的规范而由雕刻的印版定型的。一方面木板雕刻用横平竖直的正方块最便利,另一方面印刷形体的固化传播深化了人们对方块定型的心理意识。这都是跟汉字直接相关的一些因素。从远一点说,对于汉字方块形的恒久坚持,也可能跟汉民族对于“方”的体认有一定关系。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此“方”成了我们立足的大地的象征,如“方州”“方载” “方局”等都是指大地。进而“万物莫不比方”(《庄子•田子方篇》),许多人造的事物如城池、房屋、田亩、车辆、器具等,大多从方取形,以方为美。除了这种空间的指称和审美功能外,“方”在汉民族的思想观念中还具有“准则”“规范”的意义,是正直贤良的一种象征,于是产生了诸如“方正”“方廉”“敦方”等用于道德品行评价的具有褒义色彩的词语。汉字的方块形特征之所以越来越强化,也许正是顺应了人们对“方”的好感。
(摘编自李运富《汉字的文化阐释》)
材料二:
在历史演变中,汉字始终保持其方正形基本结构,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可靠载体。
汉字的方正形态给人一种稳定、可靠的感觉。这种稳定性被赋予了求真务实的内涵。汉字构造中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部件都有其特定作用和位置,这也促进使用者在学习和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严谨细致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如“目”字在方正的框架内,布局简洁而有序,强调了观察视角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在使用这个字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无论是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象形文字“依类象形”的最初构形方式,让汉字一产生便具有方块形的基本布局。
B.汉字方块形态是在对书写工具、文字载体及汉民族尚方心理的适应中逐步形成的。
C.人们在书写汉字时不断调整笔画的粗细、长短和角度是为了确保汉字的方正形态。
D.汉字的笔画、部件有特定作用与位置,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汉字之外的象形文字之所以死亡,是因为没有始终坚持以表意为主体的构形原则。
B.如果不经过长条形简牍对汉字书写长与宽的二维限制,汉字极有可能不会呈现块状。
C.“美”字的平衡结构影响中华民族对美的理解,催生出美是多种因素的平衡这一认知。
D.书写、阅读、观赏“斜”“歪”等字,也会让人们体会到汉字蕴含的平衡对称理念。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一段用两个问句连续设问,既引出下文所要阐述的内容,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B.材料一中引用《庄子》的语句,有效地论证了文化外因决定汉字方块形的定型这一观点。
C.“汉字使中国人的记忆都还保留着我从哪里来的印记”可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D.两则材料都谈论汉字的方形特点,材料一侧重探其成因,材料二侧重论述其内涵及影响。
4.请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关内容,补写出表格中的空缺部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汉字 字体构造 突出特征 联想与体悟
目 框架方正,内部短横位置稳定 方正稳定 ①
美 ② 平衡协调 美就是平衡和谐
正 横平竖直 不偏不倚 做人处事不歪曲、不偏袒
国(國) ③ ④ 国家要疆域完整、内部富足
5.朱光潜说:“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请以汉字之美为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永远的嘎洛(节选)
阿来
①那阵猝然袭来的疼痛,在耳底带着血腥味的轰鸣中似乎渐渐缓解了,继之而来的是软绵绵的诱人的晕眩。嘎洛舒展开身子,患风湿症的僵硬关节都自如地松开,发出咔吧咔吧的脆响。
就这样,嘎洛倒下了。
他仰面倒地,一只手插入温润酥松的黑土,五朵云花断茎口牛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