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散文阅读时文预测考点刷题练习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3 17:37: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580字。

  2025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散文阅读 时文预测考点刷题练习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南泥湾
  蒋建春
  ①“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这首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南泥湾》,让我少年时就知道陕北有个好江南叫南泥湾,幼小的心灵里升腾出无限的崇敬和向往:什么时候能到南泥湾去看看多好呀!
  ②南泥湾,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年的五月,我终于夙愿成真,走进了南泥湾。
  ③(A)天刚蒙蒙亮,我们就登上了从壶口开往南泥湾的旅游大巴。没到七点,车子就在南泥湾的西大门稻穗广场停了下来。薄雾飘逸,微有凉意,此时的南泥湾似乎还在仙境中酣睡。
  ④广场上,艺术家设计巨大的拱形稻香门,横跨在路的两侧,几十米高的金色稻穗雕刻昭示着五谷丰登的景象。显得气势壮观,让人惊叹。稻香门旁竖有一块巨大的石碑,镌刻着毛泽东写的“南泥湾”三个红色大字,字体潇洒奔放、刚劲有力。与稻穗广场相距不远的就是南泥湾的地标建筑——党徽广场。一个巨大的党徽雕塑巍然伫立,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党徽,给人以震撼和力量。党徽广场突出了南泥湾的红色主题和文化主题,整个设计卓尔不群,庄重凝美。
  ⑤路旁的一座大生产纪念雕塑格外引人注目:前面两位战士低着头,弯着腰,感觉在拼尽全力地拉着纤绳。后面一位战士用力稳稳地扶着犁铧,他们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垦荒耕耘,旁边还有两位战士将锄头高高举过头顶……整个雕塑栩栩如生,活力奔放。
  ⑥韶光初开,云雾渐散,这时的南泥湾,仿佛从仙境中苏醒了。天空变得湛蓝明净,印象中的黄土高坡哪去了?跳进眼帘的是山峦的生机勃勃、葱茏苍翠。山谷农田里的秧苗随风摇曳,铺满了一片的碧绿。水田中的积水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田畦旁野花竞开,清香阵阵,吸引着蜜蜂、蝴蝶飞来飞去……这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不禁让我惊叹道:这哪里是黄土朝天的陕北高原?分明就是青山绿水的秀逸江南!
  ⑦(B)当年红军经过艰苦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后,终于在延安扎下根来。但国民党政府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面对极其困难的经济形势,怎么办?党中央毅然决定在延安发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党的领导人更是率先垂范:毛泽东在杨家岭办公的院子里亲手开辟了一块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捡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
  ⑧1940年,朱德亲赴南泥湾勘查,认为南泥湾离延安不远,在这里一手拿枪,一手拿锄,既可以开荒自救,又能保卫党。次年春,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南泥湾。初到南泥湾,没有房子住,官兵们就自己动手搭草棚、挖窑洞;粮食不够吃,就以野菜、野果充饥;没有劳动工具,就寻找废铁自己造……陕北冬天的夜晚,就像个冰窖,冻得战士们无法入睡,大家就围在一起,燃起篝火,又歌又舞,他们唱道:“正当黑夜黎明前,干柴烈火南泥湾,野火照人歌且舞,闯过今年和明年!”在开荒垦地的过程中,他们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硬是用歌声唤醒了沉睡的土地,用汗水浇出片片农田。经过三年的耕耘,到了1944年,共开荒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交公粮1万石。昔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⑨三五九旅的英雄事迹受到了陕甘宁边区军民的热烈赞颂,延安文艺界春节去慰问演出时,编排了一个名为挑花篮的秧歌,有八位女演员挑着八对花篮,唱着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南泥湾》,又唱又跳,气氛热烈,战士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王震高兴地走上舞台,与演员一一握手,歌曲《南泥湾》,由南泥湾唱响全中国……
  ⑩(C)游览时,与当地的老百姓聊天,当问到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时,我看到老乡们一张张幸福而满意的笑脸。是啊,如今的南泥湾,再也不是从前的旧模样了啊!南泥湾人民继承着革命的光荣传统,正在经历着凤凰涅槃般的变化。其旖旎的田园风光,秀丽的森林景观,淳朴的陕北民俗,红色的革命遗址,交相映衬,锦上添花,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南泥湾人民也过上了祥和幸福的生活。
  ⑪告别了南泥湾,我经受洗礼的心灵有了更深的感悟:时光从昨天走到了今天,历史从战争走到了和平,如果没有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哪有今天的和平、幸福?南泥湾的时代虽然远去,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却永恒不朽,它就像延河的河水,源远流长,奔流向前;又如延安的宝塔,巍然屹立,永放光芒!
  (选自2022年第3期《辽河》,有改动)
  1.曾经的南泥湾如今已经大变样,请结合选文内容,梳理南泥湾前后的变化。
  ①曾经的南泥湾:     
  ②如今的南泥湾:     
  2.请结合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引用了《南泥湾》的歌词,分别有什么作用?
  (2)读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你从“酣睡”和“苏醒”中读出了南泥湾怎样的特点?
  3.小语在整理这篇文章时,不小心漏掉了下面的一段文字,请联系上下文,判断这段文字应放回文中(A)(B)(C)的哪处前,并说明理由。
  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目睹南泥湾的巨大变化,不禁让我心潮澎湃,仿佛又触摸到了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看到了七十多年前三五九旅的将士们不畏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英雄壮举!
  4.读下面两个单元的导语部分,你认为本文更适合作为哪个单元的拓展阅读?请写一则推荐语,说明推荐原因。
  八上第四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八下第五单元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阅读《在河之洲》,完成下面小题。
  在河之洲
  陈忠实
  ①汽车驶出古城西安东门,不久就进入麦深似海的关中平原的腹地。时令刚交上五月,吐穗扬花的小麦一望无际,眼前是嫩滴滴的密密扎扎的麦叶麦穗,稍远就呈现为青色了。放开眼远眺,就是令人心灵震颤的恢弘深沉的气象了。车过渭河,田揠层叠的渭北高原,在灰云和浓雾里隐隐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无论立陡的垴,无论舒缓的慢坡,都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