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5年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6/3 20:36:52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6560字。

  成都市树德中学2025年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一年之计在于春。谷雨节气前后,各地春耕生产进入大忙时节。走进田间地头,只见平移式喷灌机、智能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一众黑科技产品“大展身手”,“新农机+新技术”赋能春耕,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代辛看来,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通过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重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质量、效率、效益与可持续性全面提升的新型生产力。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科技打头阵。
  走进位于海南三亚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崖州湾总部科研试验基地,记者看到,300多个网格式独立田块种植着耐盐碱水稻。“可以精准设定盐碱条件。”科研人员在各田块间穿行,采集不同盐度下种植的各种耐盐碱水稻品种的表型数据。
  “这里选育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箐两优3261’已经通过国家审定,填补了华南滨海盐渍区优质多抗强耐盐杂交稻品种的空白。”中心副主住来永才告诉记者。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1.4万亿斤的背后,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了5.1公斤,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八成。亩产提高,科技贡献不可或缺。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日前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显示,2024年我国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支撑持续强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63%以上,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4%……
  农业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给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近年来,科技含量高的智能农机卖得越来越好,很多地区的传统农机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上个季度,在国家‘优机优补’政策带动下,我们动力换挡等技术先进的拖拉机销售增长很快。”山东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广东英德,18万亩春茶迎来开采的季节。英德市老一队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里,茶农在茶垄之间穿行,将一片片鲜嫩的茶芽收入竹篓中。
  近年来,英德市与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国家、省级现代产业园创建,构建服务英德红茶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示范体系。2025年,英德红茶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今年一季度,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到乡村品美食、住民宿、赏风景等成为城乡居民度假热选,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农民收入保持增长。”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
  春风浩荡,沃野“耕”新。希望的田野上,“老把式”用上“新农具”,“会种地”协同“慧种地”,千年传统农耕文明和农业新质生产力正激荡出新的火花。
  (摘编自杨帆《向新向绿,农业新质生产力绘就春耕新图景》)
  材料二:
  对话嘉宾:
  金文成: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叶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记者: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农耕历史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生产在稳产保供、发挥多种功能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
  叶兴庆: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同样要遵循这个大逻辑。农业新质生产力可以看作是引领现代农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靠。
  金文成: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农业是基础与支撑。要实现“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改造传统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当看到的是,农业总体上属于传统行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力点至关重要。
  记者: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认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金文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对我们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摘编自牛镛、岳弘彬《把握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专家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1.4万亿斤、粮食亩产提高的成就背后,农业科技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B.广东省英德市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示范体系,推动红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
  C.科技创新催生农业新产业、新模式及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
  D.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摒弃传统种养业,应把重心转移到农业领域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的成功选育,反映出华南滨海盐渍区此前缺乏适应盐碱环境的优质水稻品种。
  B.如果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支撑持续强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作物良种覆盖率等会持续提高。
  C.智能农机销售虽然增长迅速,但部分地区仍在使用传统农机,说明劳动资料的跃升具有渐进性。
  D.高素质农民更容易融入乡村新业态,其收入增长潜力可能会高于依赖传统耕作方式的“老把式”。
  3.下列选项不属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一项是(  )(3分)
  A.石门县农业公司引进柑橘智选平台,快速识别果品外观、精准解析柑橘关键指标,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B.新田县农场斥资打造出能够实时调控环境参数的智慧大棚,一跃成为了大湾区的“菜篮子”基地。
  C.济南起步区利用数字技术重构“耕、种、管、收”全链条,推动相关特色农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D.福建省依山傍水开发“森林粮库”“蓝色粮仓”,让食物品类更丰富、结构更优化、品质更有保障。
  4.两则材料都呈现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相关信息,二者的语言风格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某县计划推广“智慧农场”项目,但当地的部分农户担心成本高、技术难。应该如何宣传以打消其顾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读书界的风尚
  冯至
  所谓一般社会的风尚,自然可以分析出许多因素,但其中总不免含有几分不负责任的游戏性。就以女子的服装而论,在古代多半模仿“内家宫样”,在现代则又受电影的影响和巴黎或纽约的服装杂志的支配:“内家宫样”也好,电影与服装杂志也好,其起源每每由于少数人,甚至是三两个人的好奇立异。这种好奇立异常常出于不自觉,或出于游戏,但一成为风尚,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普遍全世,①这时再回想那少数的创始人,想把人打扮成什么样子,便打扮成什么样子,真近乎和人类开玩笑,他们的权威好像还甚于那些睥睨一世的英雄。现代文艺读书界里一本书的忽然流行与忽然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