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正确使用成语练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成语大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李梦优与三十年前的同学张永同昆明湖畔萍水相逢,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B. 在东夏之交的日子里,气象多变,雨、雪天气基本上是平分秋色,这使得环城路拥挤不堪。
C. “天涯共此时”这个栏目使所有炎黄子孙在内心深处都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可谓“感同身受”。
D. 美国的“倒萨”计划正紧锣密鼓地实施,战火一旦燃起,人类的生存环境将遭受巨大的破坏。D
⑴萍水相逢píng shuǐ xiāng féng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⑵平分秋色píng fēn qiū sè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⑶感同身受gǎn tóng shēn shòu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⑷紧锣密鼓jǐn luó mì gǔ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你可以说王海打假是为了赚钱,动机不那么高尚,但他的作为毕竟能让制假贩假者如骨鲠在喉、芒刺在背。
B. 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里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
C. 假如江西省萍乡爆炸案不是因为几十条生灵涂炭,惊动了国务院领导,也许有人还会轻描淡写掩盖事故真相。
D. 陈伟不追风不图利,深入边寨体验生活,历时6年创作了独具风格的民族交响乐《澜仓江之春》,正可谓厚积薄发。D
gǔ gěng zài hóu鲠:鱼刺。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出神入化 : 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生灵涂炭: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B. 夜晚,她茫然地走在街头,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回到温暖的家里。
C.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回解决。
D. 这事儿你现在做不了,不要勉为其难,以后努力学习,长了本事,干这个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政治思想工作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不能空穴来风,各级领导要重视这个问题。
B. 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只有到生命终了,他的历史结束后才能盖棺论定。
C. 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D. 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穿云裂石般的爆炸声,随之,浓烟滚滚,火光映天。B
空穴来风: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盖棺论定:论定:下结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市场经济信息万变,时不我待,只有及时掌握信息,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B. 每个有出息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对艺术精益求精,努力登上象牙之塔,成为观众欢迎的艺术家。
C. 国际股市势如破竹的下跌势头,使已遭受金融危机重重打击的亚洲经济雪上加霜——当年的险情,可堪回首!
D. 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遇到的导购的劝说,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A
时不我待: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象牙之塔: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不厌其烦:厌:嫌。不嫌麻烦。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
B. 对这两次球队之间多年的宿怨,球迷们早已讳莫如深,无需赘言;究竟哪队技高一畴。今晚比赛可见分晓。
C. 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强手如林,王刚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硬,但身无长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