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50字。
《仁者爱人》教案(第一课时)
陈海军
一.导入
“仁”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新名词。
据统计,在《尚书》中“仁”字出现1次;在《诗经》中“仁”字出现2次;在《国语》中,“仁”字出现24次;在《左传》中,“仁”字出现33次;在《论语》20篇中,“仁”字出现109次。分析这历时性的分布情况,大致可以看出,时间愈靠后,“仁”被提及的次数愈多。到孔子这里,“仁”的内涵愈来愈复杂,地位愈来愈重要。孔子把“仁”作为较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仁”成为儒家道德伦理中一个关键词汇。“仁”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在《克己复礼》一课中已经接触到了“仁”。回顾一下: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问:什么是“仁”?
约束自己回归于礼就是仁。实践仁德全靠自己。
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是礼的基础、内核。
今天,我们来学习《仁者爱人》以进一步探究“仁”的内涵,深入了解儒家的仁爱观。
二.释题
题目“仁者爱人”也是出自于《论语》里的一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孔子是大教育家,因材施教,樊迟是孔子的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学生,因此孔子用最浅显的语言跟他讲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那么仁者具体该如何去“爱人”呢?我们学习课文的章节来探讨。
三、朗读1—4章。
1、你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1—4章。
2、我们的声音原来可以这样美:齐声朗读一遍。
四、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
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是一个重点。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解、使用工具书,与同学合作,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以及特殊句式。有疑难的也要作个标注。
前面我们已经疏通了文意,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文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通假字
问:这四章中有几个通假字?
明确:只有一个通假字:
入则孝,出则弟:通“悌”,敬爱兄长。
所以第一章的第一句应该这样读:“弟(dì)子,入则孝,出则弟(tì)”。
其实“弟”通假的情况我们刚才就遇到了,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古今异义词
问:前四章仅有的一个通假字已经被大家找到了,那么古今异义词呢?
明确: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即子弟,在这里是为人子、为人弟的年轻人;现代汉语里则是“学生”的意思。
3、词类活用
问:这四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段文字,活用字却不少,我给大家列了个表格,请大家找出句子中活用的字,写出它们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和活用后的意思。
多媒体显示:
找出句子中活用的字,写出它们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和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使动 D.意动 E.形作名 F.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