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讲解与练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标点符号讲解与练习
四川 李 由 富
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他们认为只要字不写错,用不用或者随意使用标点符号都无所谓,不会影响到文章的表情达意。其实不然,文学大师郭沫若就十分重视文章标点,他曾多次强调:“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曾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哪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吗?”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十九世纪德国的奥多尔·冯达诺在柏林当编辑时,曾收到一个青年作家寄来的几首拙劣的诗,并附一信:“我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的,请您用时自己填吧。”冯达诺很快就给那个青年退了稿,并附信说:“我对诗向来是不在乎的,下次请您只寄些标点来,诗由我自己来填好了。”
还可以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它们都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轻视标点符号。我们在思想上引起了高度重视后,又怎样才能正确使用好标点符号呢?我认为,除了全面掌握标点符号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标点符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并注意一些常用规则。下面是几个常见标点符号的规则,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出错。
1、 问号
⑴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即: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⑵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即: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即: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即: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即: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
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即: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⑵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即: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例: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⑶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即: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⑷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即: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
例: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即: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做,要*想来指导;想,要*做来证明。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
例: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c.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即: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一考点已经五年未列入全国高考语文的范围,2004年高考语文将这一考点再次列入考试范围,说明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应高度重视。
【标点符号热身练习】
1、 下列各句中标点无误的一项是:( )
A、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
B 、林锦屏、郭凤女、李池湘、苏春梅这四位“翠莲”,也各有特色。“初遇诉情”委婉深沉,“柴房自叹”声情并茂,“书房相会”唱做细腻,无一不教人难忘。
C、 正要找地方睡,突然看见一家人家的墙上有四个巨大的字,还我河山。
D、他同东江游击队紧密合作,舍生取义,前赴后继,救出了几百位知名人士。
2、下列句子标点符合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讲写文章要“惜墨如金”“文不厌改”。前者要求“精约笔墨,词正而理备。”后者要求“反复修改,言畅而意美。”
B、“首长”,我低声说,“您愿谅我这一次吧!”
C、在这次艺术活动中,许多丰富、多采的文娱节目,富有民族文艺的特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D、艺术品都有几分“不自然”,也就是说:艺术与现实并不完全相符。
3、下列各句中标点无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B、 那么,笔直站立的超人,上镜后怎么会变成叱咤风云的飞天侠呢?这完全依赖魔术般的摄影特技:音像合成手段。
C 、我问他:“你为什么参加红军?”“第一,为了救中国;第二,为了救自己”。
D 、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政府为他们办实事。
4、选出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 )
A、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在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在异常情况下,风又是一种致病的因素。
B、不论是我们的《辞海》也好,外国的什么《牛津大字典》也好,你去翻翻它,都可以发现,许多词儿从古到今, 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C、我不知道他们到底称赞我什么?是文章写得好,还是勇气可嘉?抑或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D、当竞赛裁判组负责人宣布:今天的演讲比赛蓝队获得优胜奖时,比赛大厅里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5、下列句子中,破折号起“语意转换”的一句是( )
A,和风吹送,翻起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抄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B、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一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C、人民内部的矛盾要按照团结一批评——团结这种民主的方法去解决。
D、“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陈老先生假装一笑。“那——”老张赶忙陪上一个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