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9年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卷分类精编:诗歌鉴赏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4/17 10:36:1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4600字 河南省2009年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卷分类精编—诗歌鉴赏专题
整理人lyphm001
河南省洛阳市2008—2009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并回答问题。(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此诗为作者远贬柳州时所写。
①“春半如秋意转迷”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4分)
②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柳州诗长于哀怨”,那么本诤“哀怨”之情又是如何表现的呢(4分)
12.(1)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1分),句中的“意转迷”上承“宦情羁思的凄凄之感”,“春半如秋”下启三、四两句写百花凋零,落叶满庭的景致。此句绾结了情与景,起到过渡作用。(3分)
(2)开头一句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贬官在外的沉重凄苦心情笼罩全诗(1分)。第二句过渡,由情入景(也可答为“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阳春时节却见“百花尽”、“叶满庭”、“莺乱啼”等带有秋天特点的景物更触发了贬谪之痛,勾起怀乡之念。令人心生哀怨。(2分)
驻马店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放歌行(其一)
陈师道
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
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
(1)作者在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答:
(2)有人说这首诗言在此而意在彼,试简析之。(5分)
答:
12.(1)作者在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当年因孤芳自赏而不肯嫁人,后来芳华渐逝只好施朱抹粉学作后生模样,但却已经耽误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的失意女子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表面写失意女子,实际上是借失意女子的口吻来抒发志士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感叹自己虽有才华但由于过于自负以致遭遇坎坷的命运,告诫人们切莫以才华自矜,要珍惜自己的青春,随顺时宜,早为自己打算。(意思对即可)
2009年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满江红 [金] 段克己①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②。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注】①段克己:金末元初著名诗人,与弟段成己皆以文章擅名,被时人目为“二妙”,金亡后终不仕元。②律残无射:秋季九月。
(1)词中的“此花”是什么花在上阕中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形象(4分)
(2)这首词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2.(1)菊花。(1分)作者用雨后荒园的凄凉肃杀来反衬初开菊花的鲜嫩可爱,展现它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神态。(答“用典”或“对比”也可。作者巧用陶渊明和屈原的典故表现菊花的高洁,“到而今”三句写菊花凋零衰败,与开头它的娇艳形成对比。)(答出表现手法得1分,分析准确得2分)
(2)①作者首先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的愿望。他看到凄风苦雨中“此花能保,英英鲜质”,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和屈原,为菊花生不逢时却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