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320字。
2010高考复习方案:诗歌比较鉴赏
宁远一中 胡海鸥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
2.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试题。(8分)
五古•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衣榜②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②榜(搒)péng<书>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鹧鸪天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①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②。
【注释】:①青旗:即酒招,也称青帘,是卖酒的标志。
(1)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感于当时散文文风的浮躁和柔弱,他和 一起掀起著名的 ,以期改革当时的文风。辛弃疾,字 ,号 ,是南宋著名抗金词人,他的词笔力雄厚,慷慨悲壮,与苏轼并称为“苏辛”。(2分)
(2)从整体上看,这两篇作品都写的是农村的田园生活,但诗人的描摹角度和思想情感却不尽相同,请做简要的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答:
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叹疆场
隋代民歌
闻道行人到,妆梳对镜台。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
[金]刘汲
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都是“喜归”,试分析两首诗在表现“喜”这一情感时的不同之处。(4分)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4分)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7分)
山 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①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再现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3分)
答:
②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但在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上各有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 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 (宋)陆 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①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②驱群胡!
注:①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②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