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10字。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1]导学案
李 白
我本楚狂人[2],凤歌笑孔丘[3]。
手持绿玉杖[4],朝别黄鹤楼[5]。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6]傍,屏风九叠[7]云锦张,影落明湖[8]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9],银河倒挂三石梁[10]。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11]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12]清我心,谢公[13]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14]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15]。
先期汗漫九垓上[16],愿接卢敖游太清[17]。
【学习目标】
1、感受诗歌中对庐山风景的描写,领略庐山的雄奇风光。
2、把握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诗歌中的环境描写,赏析意境特点。
(难点)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分析,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背诵这首诗。
2、展开联想,口头或书面描绘庐山美景。
3、想象诗人成仙升天后的情景。
【预习检测】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带),隋末其先人迁碎叶城(今巴尔喀什湖南的楚河流域)。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起,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等推荐,应召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起,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病殁于当涂(今属安徽)。
李白一生同庐山有密切关系,公元726年首次游庐山,以后由于在九江经商的一位兄长的接济,又几度上庐山隐居。安史之乱起,李白于756年秋再次上庐山,入冬,永王李璘出兵东南,经过浔阳(今江西九江),三次派人上庐山邀请他做自己的僚佐。李白不知其野心而入其幕。第二年,李璘败,李白受牵连,坐狱浔阳,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半路遇赦东归,又到庐山居住。李白在庐山期间,曾建有“李白读书堂”,创作了许多吟咏庐山的优美诗篇。人们为纪念李白,将一些地方用他的名字或诗句来命名。例如五老峰背的青莲谷及青莲寺,就是因李白而得名。而日照庵、黄云观,则是分别取他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黄云万里动风色”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