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证自明的话——言语行为的预设》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590字, 《不证自明的话——言语行为的预设》教案
所谓“言语行为的预设”指的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一般的,预设决定于人们普遍接受的逻辑规律、预设必须是客观真理、对句子进行提问或否定不影响预设的正确性。如果一句话的预设不恰当,会导致很多误解。如:一列火车要在某车站停靠时,车站上的扳道工突然发现能让这列火车停靠的两条铁轨上都有人,让这些人迅速离开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一是距离比较远,声音不能达到那个地方;一是火车马上就要进站,时间紧迫。此时,扳道工发现在两条铁轨上,一条有七个孩子,正在玩耍;一条有一个老人,正在蹒跚行走。如果你是扳道工,应该把火车停靠在那条线上呢?这个问题,难为了很多人。因为无论把火车停在那条线上,都会有人受到身体的伤害。其实,从预设的角度看,问题本身是个伪命题,因为能指挥火车的,除了扳道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火车司机。扳道工可以不选择上面的任何一个。他可以另辟蹊径,通知火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灾祸的发生。由此可见,预设的不恰当,会是很多问题变得十分复杂。
单元目标
语文应用
1.了解言语行为的预设的重要性。
2.理解言语行为预设的内涵,了解预设的种类和条件。
3.能够分析语言中包含的预设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能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准确判断句子的预设意义,并能够准确地利用预设。
语文审美
1.通过预设,完美地表达个人语言的含义。
2.能够利用言语行为的预设,在各种语言实践中准确地表情达意。
3.激发兴趣,进一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语文探究
1.搜集生活中一些含有预设意义的对话,探讨语言预设的意义。
2.探讨预设在生活中的使用意义。
3.查找所在地广告、标语等在预设方面出现的错误。
单元概说
言语行为的预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可以说话语中到处充满了预设。预设也是影响语言交际效果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当预设是假的,或者预设实际上是未知的时,话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