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2011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
-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12320字。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2011届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卷(2010.12.16)
命题学校: 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命题人: 沈丁飞 范 萍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试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II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I、II的相应位置上,用铅笔将答卷I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方框涂黑。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煞白/煞风景 躯壳/金蝉脱壳 曝光/一曝十寒
B.咯血/喀斯特 旗幡/白发皤然 迂讷/方枘圆凿
C.瓜蔓/耍手腕 趿拉/岌岌可危 粗犷/旷日持久
D.悄寂/跷跷板 桀骜/命途多舛 执著/穿红着绿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没有了铁竿球迷们的喝彩,没有了啦啦队的摇旗呐喊,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龟缩国门几十年的中国足球队,如今俨然一潭死水,再也激不起国人的半点热忱。
B.诺委会把2010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因犯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而被判刑的逃亡犯刘晓波,这与诺贝尔的初衷背道而驰,不仅亵渎了和平奖,更是公然挑战中国司法权威,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C.面对此次日本政府一手制造的钓鱼岛事件,中国政府采取了中日邦交正常化38年来决无仅有的反制措施,而且台海两岸同声相应,民间保钓运动再次声势赫奕。
D.站在黄山顶上,眼观云卷云舒,耳听八面松涛,更闻仙乐冉冉,一切尘间扰攘、名缰利锁、宠辱得失俱化为乌有。这境界与缘分多么让人留恋忘返,却又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十年来,为了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十分重视高速公路的建设,现已形成了遍布全国、星罗棋布的。
B.今年中秋之夜的月亮分外明亮,面对碧玉盘中一轮珠圆玉润的明月,我们这群求学异乡的学子也不禁乡情悠悠,思绪翩翩。
C.屡次月考失利,他不禁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只得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一个人呆在教室里拼命复习,给自己开小灶。
D.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不少大学生求职时习惯向上看,而不愿眼朝下,致使他们求职时往往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的教育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城际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着诸多不公平、不均衡的现象,这应当作为我省教育事业今后工作的重点。
B.张艺谋品牌确实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区区一部文艺片《山楂树之恋》就让像李雪健这样的大牌明星放弃了其他高片酬的演出邀请,而甘愿在该片中饰演一个不起眼的角色。
C.从“养生达人”一夜之间沦为“道教骗子”,李一最终被揪下了神坛,他的落马牵扯出了一长串当代中国的名流,这再次昭示了一个怪现象:越是有权有钱者越容易迷失信仰。
D.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将在向上、向下的通道上作怎样的调整备受关注,楼市似乎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
5.请用一句话说出出右面这幅漫画的寓意。(3分)
。
6.请你以新闻评论员的身份,综合以下三则新闻写一段“深度分析”的文字。要求:言简意赅,切中肯綮,计标点在内不超过100字。(4分)
2009年5月7日晚上,“富二代”子弟、杭州师大体育系学生胡斌驾驶改装过的三菱跑车,与友人在杭州闹市疯狂飙车,撞死一名正过斑马线的准备结婚的25岁大学毕业生谭卓。当时胡斌并未下车去看,仗着自己家财大气粗,坐在车上若无其事。
2010年5月18日晚,云南孟连县一中15岁的初二女生小艳,被该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之女、初三女生小思带领7名同校女生拖进厕所,打耳光、用高跟鞋砸头、拳打脚踢,整个施暴过程长达10分钟。
2010年10月16日晚,“官二代”子弟、河北工学院学生李启铭酒后在河北大学内飞车接女友,将两名女生撞飞,致1死1重伤。在撞人欲逃被截之后,他竟然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注:李刚:河北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
7.年度媒体流行语往往是社会现实的缩影。200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公布,其中文化教育类分别是:
①双星陨落(季羡林、任继愈),②罗京,③奥数,④有偿家教,⑤微博,⑥择校,
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⑧作弊器,⑨献礼片,⑩《通用规范汉字表》
请任选其中三大流行语(在你的表述中加着重号标明),扩展成一组语意连贯的句子,对已经逝去的2009年的中国文化教育风貌从某些角度进行简要描述,不少于6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当今世界性文化重大转折的景观是:国际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换言之,那种可见的国家“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无形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此话提醒我们:中国文化不“走出去”,中国在世界上就只能永远是“提篮小卖”的农夫。当今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加入了WTO,贸易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在不断走向世界,而中西文化交流却是“贸易逆差”,严重入超。在世界文明对话的舞台上,中国往往还是在人家搭建的舞台上、在人家的主场里当配角。因此中国不应该满足于人类物质生产加工厂的地位,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中国应该有魄力和勇气参与调整当代世界文明进程,应该发出而且要把自己的声音放大为国际的声音;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拿来”了一个世纪以后,也要开始“送去”,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优秀文化,尽快结束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赤字”现象。
那么,中国文化应该拿什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