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理科综合试卷
- 资源简介:
共14题,约11350字。
平顶山市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2-3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框线)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Ⅰ卷(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的反应有
A.载体蛋白和激素的合成 B.抗原和抗体的结合以消灭抗原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
2.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
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
A.B细胞→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C.记忆细胞→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D.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3.下列生产措施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①培育无籽番茄 ②培育无籽西瓜 ③果树整枝修剪
④带芽的枝条扦插 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⑥棉花摘心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②⑤
4.右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
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
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作用
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5.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
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
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6.“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7.在含有较多NH4+、Ba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