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4000字。
《阁夜》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选修阶段,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对于大诗人杜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杜甫的形象重叠在学生的阅读经验里,形成了“套板”,常规的介绍不易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在快餐阅读时代,常见有理解不深不细的流弊,这对于古典诗歌阅读来讲可能会抓不住文章的精髓,对文学精品来讲无异于暴殄天珍。所以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涵泳功夫。
二、文本分析
本诗归属“因声求气”单元,编者意图通过吟诵教学,使学生能把握古典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走回诗人的情感世界。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夔府时期,此时杜甫的艺术造诣已臻至善。诗人在本诗中一如既往地以一个忧国忧民的形象出现,但细品之下,我们自会发现他博大心灵的一声叹息:杜甫诗歌中罕见的无奈之情。
三、教学目的确立
1、文本层面。通过朗读,触摸文本,理解诗歌意思,能做到口诵心惟。
2、文心层面。通过品味,沟通诗人,走回诗人内心,能做到论世知人。
3、文化层面。通过探究,勾连经典,探寻诗歌原型,能做到溯源明流。
四、教法选择
1、用好常规武器,突出“三读”:诵读以进入文本,获得审美体验;细读以发现文本密码,独辟阅读蹊径;赏读以把脉诗人心境,提高阅读能力。
2、彰显教学创意,突出“一字立骨”。抓住一个“夜”字,使整堂课纲举目张。
3、符合选修要求,突出“探究”。引导学生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唤醒记忆,抓点探究。
五、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出示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让学生猜该对联写得是哪一位名人。
出示对联“锦旗招手千般好;彬礼投足万事成”,让学生继续猜该对联写得是哪一位名人。
(二) 夔州是诗人一生的倒数第二个驿站,颓唐的老境,贫寒的经济,沧桑的阅历,让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终日展不开愁眉。公元766年除夕的前几天,一场雪刚刚停息,当夜幕如大氅一样席卷而来的时候,蜗居天涯的老诗人想着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回“那一夜”吧。
(三) 学生朗读(男女各一)教师朗读。纠正字音,把握节奏。
(四) 逐联解读文本,指导朗读技巧
那一夜,诗人感到了……
快、冷。
那一夜,诗人听到了……看到了……
悲壮鼓角、动摇星河。
那一夜,诗人想到了……
千家夜哭。
那一夜,诗人对自己说……
算了吧,卧龙跃马终黄土,何况孤零如我,老迈如我!
(五) 在黑夜里,我们会把心灵交给自己。在黑夜里,我们会把心灵交给悲伤。
“夜”是杜甫诗歌常见的意向,让我们来回忆……
《旅夜书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倦夜》……
“夜”的悲伤传统肇始已久,让我们回到……
《诗经•君子于役》《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