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课堂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2890字。
《蜀相》课堂教学实录
师:杜甫,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公元759年,杜甫结束了他在甘肃一带的流浪,来的了成都浣花溪畔,并在此定居。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先到杜甫草堂游览一番(幻灯片播放杜甫草堂图片,教师简单讲解)。最后定格一张杜甫仰天长叹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杜甫诗歌。
生: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登高》、《望岳》、《登岳阳楼》等诗歌。
师:我们学过杜甫的大量诗歌,他的诗歌的主要风格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生:沉郁顿挫。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在成都期间创作的著名诗歌《蜀相》,再次领略这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
师:学习一首诗,第一步应该……
生:朗读。
师:对,不仅要读,而且还要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画出节奏。
(生自由朗读)
师:咱们先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
生:(朗读)
师:注意“柏”、“好”这两个字的读音,“bǎi”、“hǎo”。请大家听录音,模仿学习。播放朗读录音2遍,第一遍听,第二遍小声跟读。幻灯片出示: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师:从感情基调来看,这首诗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大家齐读一遍,注意要点。
生:读诗。
师:要读出一首诗的感情,首先要理解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请大家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幻灯片)
师:提示:从意象入手把握诗歌,意象——意境——感情。
生:讨论交流,师巡视。
生:我觉得“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写出了诗人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师:说得不错。大家有找到一些意象吗?
生:“锦官城外柏森森”,“柏”这个意象象征着高洁的品质,用在这里也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